人民日报标题

把主业做大把替补产业做稳把第三产业做活克拉玛依多业并举展新姿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把主业做大 把替补产业做稳 把第三产业做活 克拉玛依多业并举展新姿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把主业做大 把替补产业做稳 把第三产业做活 克拉玛依多业'...

把主业做大 把替补产业做稳 把第三产业做活 克拉玛依多业并举展新姿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把主业做大 把替补产业做稳 把第三产业做活
克拉玛依多业并举展新姿
  本报乌鲁木齐12月24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作为一个资源性城市,资源枯竭怎么办?新疆著名油城克拉玛依市,未雨绸缪辟新路,由过去单一抓主业,转向“把主业做大,把替补产业做稳,把第三产业做活”这样一种产业模式,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新突破,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1955年,在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都不飞”的荒原上,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诞生了。4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石油人的顽强拼搏,荒原戈壁上傲然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然而,克拉玛依人明白,石油开采总有枯竭的一天,要想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业,必须发展多元化经济。
  克拉玛依人首先立足于把主业做大。抓住我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这一宝贵机遇,克拉玛依加大了石油勘探力度,近几年,新的油田不断被发现,每年几乎可以找到1亿吨的储量。2002年,石油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成为中国陆上第四大油田。除了在疆内勘探石油外,克拉玛依还把目光投向了国外。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克拉玛依在那里买下了一个油田60%的股份,从事联合勘探采油,目前其年产量已达260万吨。
  克拉玛依周围有近200万亩的可成片开发的土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展现代大农业。克拉玛依人审时度势,把发展大农业作为主业的替补产业。
  发展农业,水是制约因素。从1997年开始,克拉玛依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在荒漠上修筑引水工程,从400多公里外引来了清泉。目前年引水量达到了4亿立方米。有了水,克拉玛依发展大农业就有了基本条件。
  种高效林、生产高档纸是克拉玛依大农业的核心。该市提出了“双百工程”,即10年内,发展100万亩工业用材林,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的纸浆厂。如今,克拉玛依已建成新疆最大最先进的可控温温室,引进了三倍体毛白杨和美国三角叶杨等优良造纸树种,在新疆6个地区做引种区试。据悉,林纸产业可使数万人就业;森林可套种各种作物,隔离带也可适当种一些经济作物和饲草,叶子和树皮经过处理可成为优质饲料,带动养牛业的发展,形成工林农牧的产业链。届时,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1000万吨油田的效益。
  随着油田科技水平的提高,用人量必然减少,一些工人离开采油岗位已成为必然。为了转移剩余劳动力,克拉玛依力求做活第三产业。除了服务业,旅游业也是克拉玛依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克拉玛依周边有不少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雅丹地貌魔鬼城,白杨河大峡谷,玛河古道泥火山等。目前克拉玛依正投巨资打造这些旅游景点,除此之外,克拉玛依还利用黑油山原油长年外溢结成的巨大的沥青丘和遍地的“磕头机”,推出了石油工业旅游这一特色旅游项目。
  克拉玛依市委书记王宜林说,有了生态大农业、旅游业这两个替补产业,克拉玛依的子子孙孙都可在此安居乐业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