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业做大 把替补产业做稳 把第三产业做活 克拉玛依多业并举展新姿
第2版(国内要闻)专栏:
把主业做大 把替补产业做稳 把第三产业做活
克拉玛依多业并举展新姿
本报乌鲁木齐12月24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作为一个资源性城市,资源枯竭怎么办?新疆著名油城克拉玛依市,未雨绸缪辟新路,由过去单一抓主业,转向“把主业做大,把替补产业做稳,把第三产业做活”这样一种产业模式,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新突破,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1955年,在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都不飞”的荒原上,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诞生了。4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石油人的顽强拼搏,荒原戈壁上傲然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然而,克拉玛依人明白,石油开采总有枯竭的一天,要想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业,必须发展多元化经济。
克拉玛依人首先立足于把主业做大。抓住我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这一宝贵机遇,克拉玛依加大了石油勘探力度,近几年,新的油田不断被发现,每年几乎可以找到1亿吨的储量。2002年,石油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成为中国陆上第四大油田。除了在疆内勘探石油外,克拉玛依还把目光投向了国外。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克拉玛依在那里买下了一个油田60%的股份,从事联合勘探采油,目前其年产量已达260万吨。
克拉玛依周围有近200万亩的可成片开发的土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展现代大农业。克拉玛依人审时度势,把发展大农业作为主业的替补产业。
发展农业,水是制约因素。从1997年开始,克拉玛依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在荒漠上修筑引水工程,从400多公里外引来了清泉。目前年引水量达到了4亿立方米。有了水,克拉玛依发展大农业就有了基本条件。
种高效林、生产高档纸是克拉玛依大农业的核心。该市提出了“双百工程”,即10年内,发展100万亩工业用材林,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的纸浆厂。如今,克拉玛依已建成新疆最大最先进的可控温温室,引进了三倍体毛白杨和美国三角叶杨等优良造纸树种,在新疆6个地区做引种区试。据悉,林纸产业可使数万人就业;森林可套种各种作物,隔离带也可适当种一些经济作物和饲草,叶子和树皮经过处理可成为优质饲料,带动养牛业的发展,形成工林农牧的产业链。届时,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1000万吨油田的效益。
随着油田科技水平的提高,用人量必然减少,一些工人离开采油岗位已成为必然。为了转移剩余劳动力,克拉玛依力求做活第三产业。除了服务业,旅游业也是克拉玛依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克拉玛依周边有不少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雅丹地貌魔鬼城,白杨河大峡谷,玛河古道泥火山等。目前克拉玛依正投巨资打造这些旅游景点,除此之外,克拉玛依还利用黑油山原油长年外溢结成的巨大的沥青丘和遍地的“磕头机”,推出了石油工业旅游这一特色旅游项目。
克拉玛依市委书记王宜林说,有了生态大农业、旅游业这两个替补产业,克拉玛依的子子孙孙都可在此安居乐业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