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先进文化进农家
第4版(要闻)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榆林:先进文化进农家
本报记者 孟西安 何伟
“‘三个代表’指航向,我村才有新气象,生活富裕没烦恼,文化之家乐陶陶……”国庆节傍晚,记者一走进陕西榆林市岔河则乡排则湾村,就被村民自编自演的大联唱《唱一唱咱村排则湾》所吸引。
在村文化活动大院,只见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阅览室灯火通明,院中央已摆好了乐器、扩音器和麦克风,观看的村民熙熙攘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而且要追求精神文化的富足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同行的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介绍说,“经济与文化互联互动作用很大,文化应是经济的灵魂和助推器。没有文化的经济,那将是枯燥乏味的,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经济。”
由小学生们表演的反映农村奔小康的表演唱《爷爷脸上笑嘻嘻》、由村民自编自演的反映改变就业和择婿观念的小品《三锤打工》以及单口快板《好人好事说不完》等,赢得了村民们的喝彩……
谈起“先进文化进村入户”活动,村委会主任罗怀玉颇多感慨:“现在不缺吃,不愁穿,缺的是文化,愁的是精神。如果先进文化不进村入户,人的脑子空虚了,热衷于打牌、赌博、迷信活动,那也会走上歪路,坐吃山空的!”
村民万元宝插话说:“俺现在经常在阅览室里看农业科技书,收益可大呢!去年我从书上知道施磷肥对洋芋生长有益,就花22元钱买了一袋磷肥上到地里,当年就增产1000来斤!玉米叶黄了,我又按书上说的及时施了锌肥,叶又绿了。”
“先进文化进村入户”活动使榆林乡村发生深刻变化。在米脂县一农户家,女主人姬莲芝高兴地说,村里建了文化站,她学到了实用技术,建了沼气池,用沼气液浇地,地肥不生虫,真好!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