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像山那样
第6版(大地·文艺副刊)专栏:
做人,像山那样
杨洪立
我是平原的儿子,生于大平原,长于大平原,直至二十岁以前从未离开过大平原。春天看到漫无边际的翠绿,夏天看到的是浩瀚翻滚的绿浪,秋天看到的是漫野遍地的金黄,冬天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荒原,下雪天则是漫天皆白、原驰腊象的壮阔。
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吧,我从小便十分向往大山。向往大山的雄伟壮观,向往大山的诡秘神奇。
直至二十岁那年,我应征入伍,才走出了鲁西南大平原,来到唐山昌黎山区。这可以说是我真正看到了大山,与大山实现了“零接触”。当时,部队进行国防施工,其他连队开山采石,我们连就往火车上装运石料。
闲暇时,我常常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瞭望远近起伏的山峦。那山体,有的绵延舒展,有的巍峨陡峭;那山石,有的如雄狮猛虎,有的似奔马卧牛,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看不够,猜不透。
其后,由于部队施工、训练及大演习,我又走遍了河北的幽燕群山,山西的太行群山,还听到了许多的逸闻传说,了解了许多的英雄史迹。几千年群雄角逐的人吼马嘶,似乎还在群山回响;历朝历代入侵反入侵的长城,就是连结大山的躯干,支撑群山的脊梁,是华夏之基,民族之魂。在观看和阅读这些大山时,我常常想,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大山,那就不可能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特别是再上了革命圣地井冈山,游览了庐山,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
安徽是名山名水汇聚之地。来安徽工作的几年中,我走遍了安徽的山山水水,读遍了江淮的名山大川,常常惊异于它的雄壮,留连于它的秀美。我感到对大山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或者说我进一步读懂了它,读懂了山语,领悟了山意。在黄山,从千峰峥嵘、万壑竞秀和云海飞瀑、奇松怪石中,我读懂了什么叫天然造化、大气磅礴,什么叫险奇秀绝、如诗如画。在九华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和佛号盈耳、诵经声声中,我读懂了什么叫阔远幽深、澄澈清净,什么叫超凡脱俗、如梦如幻。此外,在天柱山,我读它的奇危壮观;在天堂寨,我读它的坦荡明丽;在琅琊山,我读它的古朴清幽;在敬亭山,我读它的空灵清秀……
我常常想:做人,就要像山那样,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