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子不教母之过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0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子不教母之过 第4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今日新语 子不教母之过 季兰   党的好干部郑培民的事迹已经广为传播,可是对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

子不教母之过

第4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今日新语

子不教母之过
季兰
  党的好干部郑培民的事迹已经广为传播,可是对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大多数人恐怕还不太了解。近日,我读了陶冶的新著长篇电视报告文学《郑培民》,夜不能寐。我扪心自问:自己也是个母亲,我对孩子做了哪些?越想越觉得自己与郑培民的母亲相差甚远。相夫教子是中华妇女的传统,而我只知道让儿子吃好穿好,在物质上给予满足,在生活上给予关照,难道这就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了吗?有言说“子不教,父之过”。读了《郑培民》,我想修正一下:“子不教,父母过”,或者进一步说“子不教,母之过”,因为一般来说,孩子在童年时期接触时间最多的还是母亲。
  从《郑培民》一书中我得知,郑培民的家庭是个很和睦的家庭,父母从不高声说话,他们兄弟几个也都安静地生活在那个小环境里。他们的用品都有各自摆放的位置,无论做什么都井然有序!郑培民的妈妈每到大年初一都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去给邻居吴大娘拜年,并告诉他们“要记着人家的好处”。什么好处?小弟弟郑培年生下来的时候吃的是吴大娘的奶。郑培民的妈妈对讨饭的从不拒之门外,并且说“要想到别人的难处”。郑培民照爸爸妈妈那样做人,父母成了他的人格榜样。可见家庭影响是多么重要!
  常言道,“看其子必知其家”。郑培民在小时候就非常懂事,比同龄的孩子不仅聪明,而且有主见。在学校读书也罢,在部队锻炼也好,人们都把他当成忠厚可靠的人,有什么事都想让他帮着拿主意。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表现得规规矩矩。这些都有赖于童年时在母亲的熏陶下养成的良好品格。我多么希望做父母的也读读这本书啊!当你看到郑培民读高中时去附近菜地里捡豆粒,攒到周日带回家交给妈妈当粮吃时,就会想到郑培民对农业、对农民为什么那么有感情。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