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梨合作医疗保民康
第2版(国内要闻)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尉梨合作医疗保民康
本报记者 梁小琴 周立耘
9月21日,记者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新疆尉犁县采访。生活在戈壁深处的人们是如何解决医疗保健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达西村。
走进村民依力哈木·牙克甫家,没等我们落座,热情的女主人便说开了,“要不是村上有了合作医疗站,我们这些生活在戈壁滩上的村民,甭想脱贫致富。”1998年,依力哈木的妻子因低血压引发头痛,几乎卧床……这件事被村医疗站的李医生在一次下村巡诊中发现,一连三个月,他都定期送医送药上门,终于使她的病情缓解。“5年来,仅药费就花了5000多元。”坐在一旁的依力哈木伸出右手比划着说,“幸好村里有了合作医疗,大头都上村里报销了。别看她现在干活利索,那都是药给保着的,每年还得花上五六百元药费。今年7月20日晚上,我们关着门在家洗澡,结果煤气中毒了。我爬到床头刚给医疗站打完电话就昏过去了。多亏村长和李医生跑来了,撬开门,把我们一家三口给救了,才花了65元钱。要是没有医疗站,真不敢想我们一家三口是啥结果。”
顺着依力哈木的指引,我们来到村合作医疗站。正在参加全县非典防治知识培训班学习的站长李飞刚好回到医疗站。“我们站共有4名医生,两名护士。”李飞边给病人发药边给我们介绍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定期下村巡查,挨家挨户宣传各种疾病防治知识、健康保健知识,为全村小孩进行预防接种。我们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医疗档案,全村283户村民住在什么位置,健康状况如何,得过什么病,谁家孩子该打什么预防针了,我们都清清楚楚。不管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立即赶到。”
“天灾疾病是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我们这么偏僻的地方,好不容易有了点钱,往往一场大病就花光了。”村支部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告诉记者,“为方便村民治病求医,早在1998年,集体经济刚刚好转时,村里就办起了合作医疗站。今年起,村里又建立了合作医疗基金,每个村民每年只交50元钱,到合作医疗站看病就可以,只掏30%
的医药费,剩下的70%都由村里掏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村里的合作医疗站也越办越红火,不仅可以保证村民治病就医,还可接待部分外村村民。去年,村集体为村民补贴医药费就达1.2万元。村民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村,解决了后顾之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