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逛欧洲圣诞市场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逛欧洲圣诞市场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逛欧洲圣诞市场 邢世嘉   商业文化的渗透力是无穷的,任何一种文化都难逃被其侵蚀的命运。圣诞节文化'...

逛欧洲圣诞市场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逛欧洲圣诞市场
邢世嘉
  商业文化的渗透力是无穷的,任何一种文化都难逃被其侵蚀的命运。圣诞节文化在商海中被世俗化就是典型的例证。
  虽然欧洲是圣诞节的发祥地,并拥有众多视耶稣为救世主的基督教徒。但是如今在这里,圣诞节已没了多少宗教色彩,除教堂内还保留着一点肃穆气氛外,市井街巷处处一派世俗景象。妇女们乘着圣诞节的好心情疯狂采购,尽情享受;孩子们吵闹着买新衣、买礼品;商人们呢,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们俨然成了圣诞节的主宰,圣诞文化因他们而改变,也因他们而丰富。他们忙于扩建圣诞市场,忙于制造圣诞树和圣诞老人模型,赶制圣诞老人服装,加工、销售圣诞食品,设计、制造圣诞卡和圣诞玩具……从物质收获上讲,他们是圣诞节的最大受益者。
  欧洲目前有专业的圣诞市场不下百家,比较著名的就有20多家,如慕尼黑的尼古拉年集,纽伦堡的圣婴市场,汉堡的基督集市,罗马的马利亚集市,米兰的圣诞广场等。这些专业市场并非常设,而是每年在临近圣诞节时临时搭建的,经营期为3个月,一般是在头一年11月开张,到新一年的1月底结束。虽然属于临时市场,但这里的商品比大型超市还要丰富。
  我第一次去欧洲时,临近圣诞节,便有幸逛了罗马的马利亚集市和米兰的圣诞广场。这两个圣诞市场都设在比较著名的广场上,罗马的马利亚集市在纳伏纳广场,米兰的圣诞广场也就在杜奥莫广场。集市由规格一致的货亭组成方阵,顶棚是用一种叫透光彩的材料搭建的,也有露天区。露天区里主要陈列大型商品和商品模型。去马利亚集市,原本想买一条皮带,但进入市场却只顾欣赏那些大小高低不同的圣诞老人和圣诞树模型,皮带竟忘了买。在一家专卖圣诞老人系列产品的货亭,我花25美元买了一个坐在橡木安乐椅上、穿着红袍外套的圣诞老人模型,连同安乐椅在内也就尺把高。我问陪同是不是贵了点,他说不贵,如果在12月中旬买价格更高,因为现在离圣诞节没两天了,圣诞专用品已在前两天就开始降价。出于好奇,我收集了部分系列产品的价格:一套镶了海豹皮毛和仿狐皮的丝绸套装(包括外套、裤子、帽子、靴子)约150美元;另有一套老式的袍子式的套装,不知是何等料子,约420美元;圣诞老人手中的铃铛10到20美元不等;圣诞老人装礼物的口袋10美元;圣诞老人眉毛约5美元,胡子20美元。
  在另一家卖工艺品的货亭里,有一件特殊的商品在这里明码标价2000美元,那就是以耶稣诞生为题材的巨型塑料雕塑。这件商品及其标价向世人昭示:上帝已无所谓尊严,无所谓神圣,它们全被出卖了。据说,这样的雕塑在欧洲十分畅销,单位和家庭一般都要买一个置于厅堂中央,两边各摆一棵圣诞树与之配套,一来装饰,二来烘托节日气氛。但是我在这个货亭逗留时并没见人来光顾。提着大包小包的采购者川流不息,却很少有人朝这里张望。
  圣诞节原本为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与基督教以外的异教徒或不信教的凡夫俗子没什么关系。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今天它的寓意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尽情地采购,尽情地赚钱,尽情地狂欢,尽情地寻找幸福的感觉。忙碌和欢乐让人们早已把上帝抛到脑后。(附图片)
  题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圣诞市场一角。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