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干部群众关心的二十五个理论问题》看通俗理论读物的编写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干部群众关心的二十五个理论问题》看通俗理论读物的编写 第9版(理论) 专栏: 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干部群众关心'...

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干部群众关心的二十五个理论问题》看通俗理论读物的编写

第9版(理论)
专栏:

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干部群众关心的二十五个理论问题》看通俗理论读物的编写
  徐贵相
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科学真理。列宁曾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的工作,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接受并自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发行数量大,实际效果好。它的成功,不但为我们编写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积累了经验,而且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的信心。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干部群众中还会产生许多新的思想认识问题,需要从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的成功启示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是进一步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途径。
  导向鲜明,主题突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政治导向是第一位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编写通俗理论读物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目的是引导人们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进,不断探求真理,真正知所趋赴。如果方向不明、表达不准,即使文字写得再漂亮,也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坚持正确的导向,就是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就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把握趋势,唱响时代主旋律,更好地引导人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导向正确是编写好通俗理论读物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领会中央精神,熟悉有关具体问题的方针政策,掌握中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提法,做到方向明确、胸有成竹。
  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理论的门槛,如果找不到问题所在,那也就不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理论离开问题,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因此,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找准问题是关键的一环。所谓找准,就是要找准那些现实生活提出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亟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可以说,《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一书就是围绕这样的问题谋篇布局的。比如,它以“问题”二字取名,每篇又都是集中回答一个方面的重大理论或实际问题,着力解开人们的思想扣子,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这就启示我们,理论研究和宣传要有问题意识,围绕问题、针对问题、回答问题。找准了问题,所提出的理论观点、作出的理论分析才能具有现实针对性。当然,问题也是发展变化的,对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干部群众中还会产生各种思想困惑和认识疑虑,需要我们不断作出新的回答,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
  心系群众,循循善诱。写文章是给人看的,讲道理是给人听的,如果心里不想着受众,不面对受众,滔滔不绝一番,岂不可笑。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由于干部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理论素养和理解接受能力等千差万别,因而在进行理论宣传教育时,必须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阅读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要深入群众的生活实践,抓住群众的思想特点,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联系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把理论作品写新、写活,使讲出的道理令人信服,作出的解释让人认同。
  文风清新,语言简洁。理论文章虽不是小说,不是散文,却能以理性之美启发人的心智,同样能给人以优美的意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清新的文风和简洁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文风好比人的面孔。好的文风,不但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让科学理论深入人民群众,必须有好的文风。要使人感到:理论并不枯燥呆板,而是充满理性之美;理论并不高深莫测,而是朴实无华;理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扎根群众、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武器。这就要求理论文章做到语言生动鲜活,不落俗套,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往往很善于将深邃的哲理转换成简洁明白的语言,许多至理名言在群众中间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我们应把生动的语言当作理论掌握群众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就打不开思想的大门,自然就没有说服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清新、朴实、简洁、透彻的语言形式往往最受人欢迎,也是最应该大力提倡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