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海口:尽心竭力解民困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海口:尽心竭力解民困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海口:尽心竭力解民困 本报记者 贺广华   8月25日,“科罗旺”台风'...

海口:尽心竭力解民困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海口:尽心竭力解民困
本报记者 贺广华
  8月25日,“科罗旺”台风肆虐海口。狂风暴雨中,得胜沙路老街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他们趟着积水逐一察看年久失修的危房,直到确认腿脚不便的老人们都被转移到安全的住所,才放心地离去。
  次日,街坊邻居们听谢亚妹、黄家吉等老人唠叨,得知市委书记、市长顶风冒雨巡查得胜沙,并许诺要尽快拆危改造,满脸愁容的困难户心里踏实了。
  “不走不看,哪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哪能真正恪守为民之责?”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王富玉告诉记者,“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不能有丝毫的疏漏。”
  “政府没有把特困户当包袱”
  海口市有1.5万特困城市居民、9万多农村困难群众。困难家庭面临什么困难?困难群众希望解决什么难题?2002年5月22日,海口市委新班子调整过后第二天,市委一班人便开始分别夜访特困户。记者曾数次随行,记录了一组组令人揪心的画面:
  75岁的黄凤兰老阿妈一家三代4口,住在滨海村63号不足15平方米的陋室里。室外,旧塑料布遮盖的顶篷已多处破裂;室内,两张简易木板床上铺着发霉的草席。儿子和儿媳双双失业,小孙女上学交不起学费。
  全国劳模姚诗英的遗孀郭柳英带着一家,住在水巷口24号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阁楼。房子太小只好又在阁楼上临时搭建了一间更小的“阁楼”,子女全都失业在家。
  53岁的童托换,家住海口市新华区竹林里22号,仅有的一间13平方米平房,四处漏雨,丈夫病逝后,她靠每天卖豆芽得来的微薄收入,艰难地供养着两个女儿读书。
  ……
  一个多月后,像这样的特困人家,海口市委一班人总计走访了103户。那一幕幕凄凉愁苦的景象,让市委班子所有成员寝食不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就是要求我们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吗?民困不解,谈何爱民为民!
  很快,海口市委、市政府理出了援助城市特困居民的思路,制订了解决困难群众问题的措施,先后出台了《切实做好城市特困群众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并于2002年7月1日成立了海口市特困居民援助中心。
  由此,黄凤兰老阿妈住上了修好的房子,儿子和儿媳也就了业。郭柳英的子女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童托换也不再为两个女儿的读书费用发愁了。同时,这3个特困家庭每月都得到了政府242元的“低保”金。
  与这3个特困家庭一样,海口市3500多户寒宅,如今都充盈着幸福阳光。全市登记在册的特困居民不仅全都获得“低保”救济,做到了应保尽保,还有近30%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
  海口市振东区博爱街红坎坡社区,有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12户,64岁的何家福是其中之一。这个过去一家三代6口靠摆小摊勉强糊口的特困家庭,如今不仅从简易危房搬进了新房,儿媳也被安排了一份工作。他感慨地对记者说:“政府没有把特困户当包袱,而是让我们挺直腰杆做主人。”
  甘泉滋润百姓心
  在年平均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的海口地区,不少村庄竟然“嫁女数水缸”,虽说令人不可思议,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他们大都集中在玄武岩地区、沿海咸水地区和玄武岩风化台地地区。千百年来,每到春旱时节,这些村庄的强劳力就得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或花钱买水。
解决农村地区困难群众饮水难,刻不容缓。今年1月,海口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解决农村困难群众饮水难问题的决定》、《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工作的方案》。市水利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并组织水文、地质工程人员技术攻关。
  为赶在今年春节前夕让部分缺水最严重村庄农民喝上幸福水,市领导率领多支打井队深入山岭田头日夜施工。春腾村不仅地表水奇缺,地下水源也难寻找。打井队克服重重困难,穿透坚硬岩层,直钻至240米深处,终于成井出水。
  春腾村打井成功,给近20万缺水群众带来了希望。很快,每年长达三四个月无水可取的沃悟、儒和、玉良等一批村庄相继传出喜讯,当清洌的甘泉喷涌而出时,农民们以欢快的爆竹、粗犷的歌喉、激情的舞蹈,尽情抒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截至目前,全市已解决13.6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年底所有的农村家庭都将喝上自来水。由海南金盘特种变压器厂捐建的新坡镇塘柳村“金特井”成功出水后,告别了饮水难的村民,在村口一座10多米高的铁塔上悬挂起巨幅对联:千年古村长饮塘水、脏水,水水苦;今朝金特赠井水甜、心甜,代代乐。
  “扶贫济困,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要办”
  特困居民家庭的困难,最无奈的要数住房、就业难。海口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把这两“难”,当作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优先予以解决。海口市市长陈成说:“扶贫济困,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要办。”
  把10年前房地产泡沫时搁下的“烂尾楼”改建成特困居民的安居房,是一条好思路。但海口市的决策者调查研究后,却发现真要干起来困难重重。怎么办?他们请来了手中积压近百个“烂尾楼”项目的9家银行行长,恳切地请求支持。行长们在看了拍摄的特困户录像后,深受感动。经双方反复协商,协议终于达成,转让的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首期工程是“劳动公寓”与“富泰公寓”。海口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作为承建单位,从市政府领取了这项“义务工程”、“爱心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均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市自来水公司在两天内办妥工程的用水报装、设计工作;施工临时用电线路也在两天内接通……今年春节前后,266家特困户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眼下,海口市第二批102户特困居民将在国庆节前入住,春节前可望再解决200户。两年后,经分批改造,全市所有特困人家都将以申请廉租屋、低价购买、危房置换等方式,住上宽敞的新房。
  特困人家光有住房还不行,还得有稳定收入来源。海口市除发动企业尽最大努力提供就业岗位外,还利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开发第三产业等多种渠道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腾岗、寻岗、建岗”三位一体的就业工程,使海口市在成功安排了2万余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又在今年前8个月,安排了3000多名特困人员再就业。
  一枝一叶总关情。海口市卫生医疗系统给特困居民发放了可享受特优服务的就医证,免费挂号,其它各项治疗费少则减免20%,多则减半收取。无钱医治的重症病人,则由市救助中心支付医疗费用;海口市教育系统从9月初新学年开始,免收了数千名特困家庭子女的学杂费;各街道居委会对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孤寡特困老人,给予了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社会各界也纷纷献出爱心,一年来已捐款1040万元及大批物品;海口市250多个贫困村,今年5月起进驻千名扶贫干部,他们誓言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如今的海口,哪里有困难群众求助,哪里就有党政干部及志愿者的身影。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