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村文化站里的“文化”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村文化站里的“文化”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村文化站里的“文化” 马毅杰   每次下乡到偏僻的村庄住上些日子,就会发现,现在不少贫困地区的'...

村文化站里的“文化”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村文化站里的“文化”
马毅杰
  每次下乡到偏僻的村庄住上些日子,就会发现,现在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村,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现象还是一个相当严重的事实。在一些先进文化之风还没有吹进的偏远角落,封建迷信盛行,赌博之风不止。这些都大大影响着农村社会文明的进程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年,国家直接投资给广大贫困地区兴建的一大批乡村文化站在许多乡村拔地而起了,落户了,这体现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精神生活的极大关怀。渴望受到先进文化熏陶和沐浴的农民们,应该说从此有了自己汲取营养的芳草地和幸福园,有了施展才华,陶冶情操和学习本领,开展娱乐活动的家。
  然而,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在黄土高原的一些县乡,走进乡村,要问文化站在哪儿?十有八九的农民并不知道,要说乡里新添了几间房子也许有人曾注意过,可新添的那几间房子和设备至于做甚用?大伙都摇头,说,那是人家乡镇里的事,咱才管不着哩。也有的乡镇在新建的房子门口,还算正规地挂上了“文化站”的牌子,可再看看里面,不是做了堆放杂物的仓库,就是尘土笼罩,一片狼藉;其中也有个别的乡村文化站不能说打扫得不干净不像样,里面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有精美的铝合金上下镶框挂在墙壁上,桌上摆放着电视机、卡拉OK机,书架上的书籍,排得也整整齐齐,可几乎每本书都从未被翻过,还散发着潮湿味道。据当地的农民朋友说,他们从来都没进过那个“衙门”,其实,想进也进不去,那里不常有“铁将军”把着门吗?管事的毫不回避地道了实情:农民们懂得个啥叫文化生活?搞哪门子娱乐活动?不瞒你说,俺们配备这些,一是给上面的领导下基层来提供活动场所的,二来也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检查用的,说是乡村文化站,其实就是个“名堂”,是个摆设,你们还真拿它当回事了。
  听着管事的这样说,我的心被猛地刺痛了,为广大的农民朋友心痛。据了解,这些乡村文化站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文化”,主要是由“三不管”造成的,其一是拨款单位只要给你拨下修建文化站的款,至于你咋用,就不管了;其二是,“引资者”只要拿到钱,把文化站建起来,不问好赖,也不管了;其三是,乡村领导只管看到“文化站”在自家地皮上立起来了,至于作用发挥的如何?更不管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不仅需要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需要先进的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站是广大农民朋友接触新事物,学习文化知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提升文明程度的窗口和场所,把乡村文化站办好,是功在当代,泽及后代的事情,农民朋友们是多么希望有关部门能下到乡村文化站里问一问,查一查,管一管,抓一抓,把党和国家对农民极大的关怀,不“截留”,不打折扣,原原本本地还给农民,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也能尽情享受阳光的滋润。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