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西气东输“特种兵”——记中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二三事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西气东输“特种兵”——记中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二三事 第4版(要闻) 专栏: 西气东输“特种兵” ——记中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二三事 本报记'...

西气东输“特种兵”——记中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二三事

第4版(要闻)
专栏:

西气东输“特种兵”
——记中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二三事
本报记者 王慧敏
  穿沙海,跨冰大坂,走黄土高坡,越江南泽国,这是我国目前管道施工中跨越地貌最多的一项工程;工地上曾刮过17级大风,这是我国目前陆地上经历过的最大的风;正午工地温度曾高达57摄氏度,这是我国有记载的最高气温……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西气东输“特种兵”们用惊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圆满地完成了西气东输工程通信硅芯管的铺设任务,正在抢建的东段83个卫星通信站和29个场站变电站已经建成。为10月1日西气东输东段输气投产铺平了道路。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是铺设管道,人们常把它比作“气龙”。硅芯管,是与气龙自始至终结伴而行的“小龙”。它与管道同沟敷设,号称西气东输的“神经中枢”。而西气东输场站电气安装与卫星通信等工程建设,则是击活气龙的神经中枢,是画龙点睛的神圣一笔!而点睛者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
  与大风抗争
  今年4月16日,一场罕见的大风突袭新疆,素有“百里风区”之称的兰新铁路山草湖至红层区段,瞬间风力达到17级。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大风,管道通信职工们惊呆了。四周混沌一片,能见度基本为零。突然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只见北面5间彩板房已被狂风全部拔起并抛出数米外,只剩下几十张高低床暴露在狂风中。
  最先从那声巨响中反应过来的是供配电负责人王利英,他在听到那声房屋被连根拔起的巨响时,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冲到发电机房,断开所有电源。想想真有些后怕,当时房子被掀起来,电线都不知道被风刮到了什么地方,如果断电不及时,后果可想而知。
  风仍在不停地刮。不容大家有片刻的迟疑,路桥分公司李旭东经理和马俊友书记马上组织职工们开始了现场抢险。马书记指挥几个司机把在营地附近施工的几个翻斗车开到了营地北面的上风口,首尾相接形成一道挡风屏障。这一措施立竿见影,风力立刻明显减小。
  狂风在呼啸,抢险在继续,李旭东经理意识到此刻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几间办公室有顷刻倒塌的危险。里面是工程队所有的办公设备和工程资料,如果倒塌,将对下一步施工造成长远的影响。“快!快!先收拾文件、资料,个人物品先不要考虑!”李经理发出了命令,并第一个率先冲进了摇摇欲坠的办公室,大家紧跟着冲了进去,几个人排成一排,一个一个传递,把资料、笔记本电脑和电台放到了吉普车上。
  风终于停了,眼前的情景惨不忍睹,但所有的办公设备和图纸,没有一件失落。
  与冰雪激战
  西气东输17标段位于山西蒲县与浮山县之间,该段既有石质山地,又有河谷川台,施工难度很大。最难的是这里的冬天,管道施工刚做完一次回填,上面的细土就冻成了冰疙瘩。为了保证硅管回填达标,施工人员每填一锨土,都要细心地把冻土敲碎。
  去年12月的一天夜里,一场大雪把管沟填平了。第二天清晨,大家去工地放管时,竟怎么也找不着管沟了。为了找到位置,施工人员只好用双手刨开积雪一段一段查找,为此,许多职工的手都生了冻疮。
  今年年初,17标段进入处理接头高峰期。连日的大雪,山川原野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要找到接头,先要刨去积雪,找到管沟。这还没完,大多数硅管连头处被埋在了深深的土里,还要刨开冻土。
  天寒地冻,挖出冻土决非易事,施工人员往往用镐刨上大半天才能清理出一个接头。连接好后,还需把冻土研磨成碎末状后进行回填。在最冷的1月份,职工每天的工作量都超过了12个小时。
  与时间赛跑
  西气东输工程东段10月1日投产运行。“气龙腾飞”,必须有一条伴行通信线路和电力线路来保障。所以,管道伴行通信线路和电力线路被喻为“气龙腾飞”的“双翅”。
  上级交给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打造“双翅”的有效工期只有70天。为了力保东段“十一”投产通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宁可掉肉10斤,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陕晋段共有27座卫星地面站,这些站址大多建在高山之巅。由于道路崎岖,车辆经常无法靠近站场。前不久,该段项目负责人喻凌峰带领10多名员工去位于大山之中的88号阀室安装卫星天线。离站址还有几公里时,遇到了山体塌方,道路被堵,车辆无法通过。怎么办?喻凌峰指着车上的几个装设备的大木箱子对大伙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咱们说啥也不能掉链子,今天,咱们就是扛也要把箱子里的东西扛上山!”说完,他撬开一只大木箱,扛起其中的一个部件就往陡峭的山上爬。大家随即跟上。几吨重的设备,就这样被大伙儿肩抬背扛运上了山顶。为了抢时间,这天大家只吃了一顿饭。
  西气东输“特种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石油管道“特种兵”的形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