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燕子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时代新语
又见燕子
胡果
12月24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见到了唐燕子。
下午,中央领导接见新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6岁的唐燕子,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年轻、朴实的笑容,让人一下子想起另一个“燕子”——20世纪60年代初扎根农村的青年榜样邢燕子。
当年,18岁的邢燕子插队到了河北农村,甘洒青春,矢志创业。以她名字命名的“燕子突击队”名扬全国,郭沫若专门为她写了一首《邢燕子歌》。
我们面前的燕子来自邓小平同志故里四川广安,一双手伸出来,净是老茧。
几年前家遇不幸,燕子辍学打工。从帮别人推销苗木到自己建起园艺基地,从个人摆脱贫困到带领4000多户乡亲共同致富,呕心沥血染绿10万亩荒山,不起眼的农家女,长成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园艺状元、全国人大代表……
两个燕子,一般笑容,叫人感叹。
岁月流转,很多东西不一样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年轻。今天,这笑容不只属于唐燕子。10位杰出青年农民,有养殖冠军,有种粮大户,有的在茫茫大漠开垦出“治沙—致富”路,有的把绿色农产品卖到了国外大市场。他们是亿万农村青年的优秀代表,看着他们青春的笑容,就像看到一片希望的田野。
又见燕子,还让人想起很多。
从解决吃饭问题到踏上小康之路,中国农村的变化举世瞩目,农民的生产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不能忘记,今天的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农业和农村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广袤的田野对于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渴求依然炽热。
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如果说,“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无法跨越的门槛,那么,人才短缺则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这样想着,不禁问燕子:“有没有想过成功的原因?”
“大好政策,现代科技,自身努力。”
“怎么理解艰苦奋斗?”
“埋头苦干只是基础。新世纪,新农民,还要努力学习,大胆开拓。”她说,她正在四川大学学习经济管理,她常去拜访农技专家,她的园艺场聘请了30多名大学生……
燕子的话让人振奋。农村发展靠科技,科技兴农靠青年。广大农村青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他们有勤奋学习的内在需求,有创新的自我追求,有增收成才的生活渴望,有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他们的身上,系着中国农村的明天。重视这笔财富,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沉重的人口压力早日变成人才优势,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才有后劲和依托。
临走,问燕子最后一个问题:“知道邢燕子吗?你和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时代不一样,我创业的条件比她好多了。至于共同点,我想是对土地的热爱。土地充满希望,肯去播种,就会有收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