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凝视——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侧记
第9版(文化新闻)专栏:
永不消逝的凝视
——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侧记
李舫 郭凯
空军政治部歌舞团新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是一部厚积薄发之作,70余次的反复打磨、20余次的整筋塑骨,使这部舞剧更加洗练厚重、韵味悠长。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我们缅怀所有倒下的身影;每一次的历史回顾,对今天都是一声珍重的叮咛。”诚如创作者所言,对往昔不懈的追问、对历史诚挚的敬意、对未来坚执的信念,使这部传统题材舞剧在广大观众的心中生根、伸长,并散发着惊心动魄的魅力。优美的舞蹈、深情的乐曲、震撼的音效、逼真的舞美、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视听效果,给人以气势恢弘、荡气回肠之感。
《红梅赞》取材于小说《红岩》,空政歌舞团为纪念建党80周年而创作。著名剧作家阎肃、著名作曲家羊鸣、著名词作家张士燮担任艺术指导,杨威任总导演,曾多次荣获文华奖的青年舞蹈家李青扮演江姐。
从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铁幕的倾颓开始,一个已经镌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的歌乐山革命传奇故事拉开了帷幕。半个世纪以前,在共和国的礼炮声中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歌乐山红岩烈士,以其坚执的信念、不屈的操守和激越悲壮的短暂人生,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正是从这里,《红梅赞》开始了他们的讲述:江姐受刑、叛徒叛变、不谙世事的小萝卜头以纯真的友情慰藉孤身独囚的江姐、众囚犯在小萝卜头与母亲临刑前托举着他与蝴蝶嬉戏、革命者在刑场上视死如归、母腹中的婴儿在狱中与五星红旗艰难诞生……一个又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以舞蹈为载体被重新讲述出来,充满了更加悲婉痛彻的感动与震撼。“只有尊重历史才会令人产生严谨而扎实的工作态度,只有翘首明天才会让我们具有如此神圣庄严的使命感。”为了体会革命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创作者和舞蹈演员在重庆渣滓洞的监牢里一住就是十几天,“我们恍然听到了高墙内愤怒的低吼声、高墙外呜咽的风声和雨声,这让我们不能不小心翼翼、满怀虔诚地处理我们所面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运用肢体无声的阐述中,列宁这句话却时时掷地有声地在我们耳边回荡。”对心灵的震撼不仅来自审慎的构思、严密的阐述,更来自反复的推敲和精心的雕琢,在叙述线索张弛有致的铺陈中,在一个又一个细节精密的衔接处,都可以看到剧组人员精益求精的痕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之后,在不到两个小时狭窄的叙述空间里,观众们承载了太多的渴望和震撼,太多的呼唤和深情。
对比手法的大量而独具匠心的运用,是舞剧《红梅赞》的一个令人击节之处。红与黑的对比、光与影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爱与恨的对比、光明与黑暗的对比、自由与暴政的对比、坚守与背叛的对比、个人的苦痛哀伤与更加广阔的集体信念的对比……生存是艰难的,革命是艰难的,选择是艰难的,然而在茫茫无垠的暗夜中,正是那一抹幽微的萤光,支持着无数革命者披荆斩棘、前仆后继为之奋斗。黑暗一点点地撤退,红色一点点地逼近……最后,当一面巨大鲜艳的五星红旗铺展在舞台上时,没有人能够不热泪盈眶。
《红梅赞》大胆地以一个浪漫主义“化蝶”式的想象作为全剧的结尾,革命者沐浴着刑场上的枪声,羽化为一个个纯净透明的魂灵,不朽的信念在这些轻灵的魂灵中赓续绵延。
“红岩精神已经是中国空军军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宋琨如是说。近半个世纪以前,由歌剧《江姐》开始,空军文艺工作者对这个主题一往而情深。经过几代人的演绎,歌剧《江姐》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园地中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一曲激情昂扬的《红梅赞》更是持久地低回在人们心间。“我们希望舞剧《红梅赞》与歌剧《江姐》成为中国舞台艺术中的一朵‘并蒂莲’。”空政宣传部部长刘邦基的话代表了空政歌舞团编创人员的心声。
在面对市场的诱惑,艺术更多地沉浸于题材的幻想性、主题的哲理性、手法的荒诞性、语言的反复性之中而进退维谷的时候,传统题材舞台艺术还会不会挽留住越来越流失的受众?在此,舞剧《红梅赞》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就在刚刚结束的又一轮改编和排练之后,剧组的人们酝酿着,将这部舞剧送到首都各大高校中去,希望年轻人能够借此以更加理智的目光看待已经过去的这段历史,更希望年轻人明白,他们今天的承继与创新、奋斗与拼搏,都时时沐浴在牺牲者满怀期望的凝视之中,因为——向着未来的生活将永远开始于永不消失的记忆深处。(附图片)
《红梅赞》剧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