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走出国门的“铁人”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走出国门的“铁人” 第7版(国际) 专栏:走向国际   走出国门的“铁人”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刘宏   在委内瑞拉石油界,一提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

走出国门的“铁人”

第7版(国际)
专栏:走向国际

  走出国门的“铁人”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刘宏
  在委内瑞拉石油界,一提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人们马上会肃然起敬。为了赢得这种尊重和信誉,中国石油员工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7年前进入委内瑞拉石油市场,1997年6月该公司在委内瑞拉第三轮油田作业协议招标中,以3.58亿美元的竞标价获得两块边际油田的开采权。当年7月,中、委双方正式签署合同,规定开采期为20年。
  1997年7月1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属的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CNPC)在加拉加斯正式挂牌成立。不论是与西方著名的石油公司还是与委内瑞拉国营的石油公司相比,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公司只能算是个“小学生”。它能开发边际油田吗?业界人士对此投来了怀疑的目光。
  边际油田就是已经开采过、基本要报废的老油田,当地石油公司认为开采价值已经不大,因此才通过招标承包给外国公司。具体到CNPC中标的那两块油田,开采历史均在四五十年以上,都是被国际知名的石油公司开采过的。这如同一块含水的海绵,用力挤几次后还能剩多少水呢?
  面对怀疑和困难,CNPC员工决心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战斗首先在位于马拉开波湖区的承包油田打响。第一口井出油之前,大家都非常紧张。要知道,一口井的投入就是100万美元,若打不出油,钱就白扔了。阿根廷一家石油公司曾在当地投入100多万美元打了一口井,就没收回成本。中国对外投资耗不起,必须力求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密测算后,打出的第一口油井是高产井,CNPC的员工取得了开门红。
  这大大鼓舞了CNPC的士气,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获得成功。他们取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地质开发到位,使用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方式,即一边钻井、一边投产、一边认识地质情况。这样确保了公司钻探投入的高回报。
  精干的队伍和严格的科学管理是CNPC成功的另一原因。例如,位于马拉开波湖区的中国采油公司连机关带工人60多人,设地质勘探、地面建筑、采油、财务等部门,只管决策和管理监督。一切具体操作如打井、建设、维修等,都分包给各专业服务公司去干。委内瑞拉的法律是外国与当地员工的比例为1∶9,目的是带动当地的就业,所以在马拉开波湖区的中国公司一共只有6个中国人,50多名外籍员工。如果按产量计算,国内一个同等规模的油田一般不少于3000人。
  据介绍,CNPC在马拉开波湖区的油田日产原油最高达到3万桶,是原来产量的10倍,而相同条件地段上的其它公司最高日出油1500桶。这种成绩使委内瑞拉方面和所有参与当地石油开发的外国公司大为惊讶。
  委内瑞拉的治安较差,在这里的中国员工担惊受怕,能坚持工作实属不易。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曾对记者说,在委内瑞拉的每个中国员工都遭遇过不同寻常的经历,但为了国家的石油事业,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是新时代的“铁人”。
  除了承包的两块边际油田外,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中油集团于2001年底同委内瑞拉方面签署了关于合作生产奥里乳化油的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双方将在委内瑞拉建成一座年产650万吨奥里乳化油的工厂,产品全部销往中国。
  奥里乳化油是以产于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流域的一种超重质原油(当地称之沥青)为原料,加乳化剂和水乳化而成。实践证明,奥里乳化油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新型燃料。与委联合生产乳化油,对满足我国的能源需要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领域,新时代的“铁人”将继续为祖国的能源事业做出他们的贡献。(本报加拉加斯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