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交融 安居乐业——青海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记者调查
水乳交融 安居乐业
——青海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本报记者 毛磊 马应珊
日前,在青海省首府西宁举行的民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见题图),记者亲眼目睹那欢乐与欢腾的海洋。
大型民族歌舞《盛世霓裳》闪亮登场。伴随着轻快的拉丁舞曲,可爱的小姑娘们带着快乐天使纯真的笑容,迈着轻盈明快的舞步走来了;银发白须的老人们,挥舞着彩扇翩翩走来了;美丽多情的土族阿姑,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走来了;豪放的蒙古族、藏族兄弟,迈着端庄的步子走来了……
歌舞正酣,群情正浓。这精彩的演出,把青海各族人民水乳交融、安居乐业、团结和睦的盛世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民族团结举足轻重
青海省副省长苏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目前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1%,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的98%。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自治面积大的省情,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正是基于这一点,青海省委、省政府今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长曲青山兴奋地告诉记者,青海各地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本,以促进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相继开展了形式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接受了一次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一些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突出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全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民族安居乐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尊重群众宗教信仰
我们来到海东地区平安县采访,县宗教局局长马国玉谈了近年来处理民族问题的体会,他说,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连,在平安也是如此。平安县的回、藏两民族,几乎都是全民信教,宗教在群众心灵深处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平安县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十分注意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和感情,同时也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互相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对于违反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行为,政府立即责令纠正,立场坚决,毫不含糊。
海北州祁连县党委、政府同样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祁连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共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8.25%,民族宗教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今年8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中,利用广播、电视、专题讲座、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实现共同富裕繁荣
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平等,而民族的平等首先是经济上平等。
青海省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南关清真寺近三年来每年都举办民族团结历史文物展;祁连山铜业有限公司今年启动资助民族贫困生行动计划,每年3万元连续10年;县电信局为麻莲乡李家沟村无偿架设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使这个140余户回族小村庄的农民看上了电视……青海各地干部群众正是从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努力营造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向上的新局面,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互助友爱,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典型事例不断涌现。
一次,兴海县曲什安乡大米滩村藏族老汉尕藏杰家不慎失火,烧毁了房屋和大部分家产。同村的藏、汉族群众奋力扑救,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火扑灭。但全家5口人已丧失了家园。在很短的时间里,全村群众踊跃捐款捐物,主动投劳帮工,很快在灾后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宽敞明亮的新居。(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