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裕与生态共生
第15版(三农天地)专栏:
怎样才能既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又使牧民增收致富呢?内蒙古、吉林采取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效果——
让富裕与生态共生
本报记者 于猛
绿起来才能富起来
9月初,驱车奔驰在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青的、黄的、绿的各种色彩从道路旁、小山坡上、沙梁间夹着草儿的清香扑面而来。草原变绿了、变美了。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如此好的草原上,风吹草低处却见不到多少成群的牛羊。“牛羊到哪里去了?”“在圈里。”锡盟畜牧局贺局长指着远处围栏里的红砖棚说,“牛羊大都实行了舍饲、半舍饲,圈养,围栏禁牧休牧了。今年老天帮忙,雨水出奇地好,草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但这样的风调雨顺并不总会发生。连续几年的大旱让牧民们懂得了只有让草原休息好,平衡好草畜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增收致富。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套马杆、牧羊鞭,走上了舍饲圈养之路。”
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杰仁苏木(乡)扎各斯泰嘎查(村)的牧民那顺带记者参观他的“生态家园”。在他家承包的3240亩的草场被围栏划分成三块实行轮牧,这样每块草地都可以休养半个月。禁牧期就用提前贮好的饲料饲喂牛羊。他拿出一个与当地政府签订的草畜平衡责任书,上面详细记载着牲畜存栏、应载畜头数,以及承包草场面积、产草量、饲草料储备等情况。那顺笑着说:“我按责任书的要求去做,等草场休息好了,我们的生活就好起来了。”锡林郭勒草原上大多数牧民都签订了像他这样的责任书。截至6月底,内蒙古全区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面积已达到4.18亿亩。自治区农牧厅草原处处长牧远告诉我们,在内蒙古,这场以草畜平衡为基础的禁牧、休牧、轮牧,将从根本上使牧区的牧业生产由滥牧薄收式的数量型畜牧业转变成集约经营的效益型畜牧业。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但目前退化、沙化草原面积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64%。赤峰市有草原8600万亩,退化草原面积6900万亩,其中,严重沙化草原面积3100万亩。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科尔沁大草原东部的白城,草原沙化、碱化、退化面积占总可利用面积的52.6%。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体系严重失衡,使许多草场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能力,畜草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京津地区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如何既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又使牧民增收致富呢?这副担子落在了牧区各级政府的肩上。
禁的住、休的了,草原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锡盟总结多年经验,于1999年实施了“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综合措施,以让草原得到合理的休养生息。截至今年8月底,全盟围栏草场1.21亿亩,有45.32%的天然草场实现围栏化。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始,又实施春季牧草返青休牧制度。今年,全盟天然草牧场实施春季休牧1.3亿亩。赤峰市各旗县区因地制宜开展了禁牧舍饲、人工种草、建配套小草库伦等配套措施,严重退化地区长期禁牧,中度退化地区阶段性休牧,轻度退化或未退化地区划区轮牧。白城从2002年开始,确定每年4月1日至9月1日为季节性禁牧期。目前,吉林草原禁牧范围已扩大到整个西部11个县(市、区),草原禁牧面积690多万亩、休牧面积1345万亩,禁牧区域舍饲半舍饲牛羊占西部饲养量的70%以上,形成了季节性休牧和全年禁牧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草原利用新格局。
实施禁牧舍饲后,牲畜头数短期内必然下降,养殖成本也相对提高,影响农牧民增收和畜牧业的发展。要保证禁的住、休的下,还须着眼长远解决畜牧业和农民生活面临的问题。内蒙古推行“模式化”养殖,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收到较好效果,他们制定了统一的养殖和舍饲育肥方式,缩短出栏、育肥期,通过暖棚育肥提高效益。经测算,平均育肥出栏一只羊纯收入达到80元。牧民逐步认识到“模式化”养殖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积极投身于禁牧舍饲。除了科技支持外,各地政府普遍采取了补助的方式解决“转型期”牧民的实际困难。内蒙古对牧民给予一定的粮食补助。吉林大安市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畜牧部门无偿供应草种,水利部门优先安排打井,金融部门给予贷款支持,为改造生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给草原“放假”,使植被恢复很快,草地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据测算,锡盟休牧区草场比非休牧区草场牧草高度平均增加4厘米多、平均产草量提高35公斤(鲜)/亩。赤峰市克什克腾旗55万亩草原围栏封育项目是农业部实施的划区轮牧试点示范项目。在这里,放牧季节可达160天,每个牧区放牧时间18天,仅占放牧季的11.3%,而且这18天合理分布在3个不同的时间,牧草88%以上的生长时间处于休闲状态。经测定,牧草高度比围封前提高4—9.8厘米,亩产草量比围封前增加16—20公斤。据内蒙古全区禁牧、休牧试验结果测算,禁牧两年后,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50%以上,早春不放牧的地段较放牧的地段生物产量提高2倍。
草原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推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让人看到了草原生态恢复的信心,但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实告诉我们,草原生态建设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有4亿公顷天然草地,全国几十年累计保留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4%,草原长期超负荷严重“透支”。而土地荒漠化却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内蒙古13亿亩草原的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每年风沙以1.7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直接威胁首都北京。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逐年增加,但由于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多,投资仍显不足。正如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所指出,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