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西陵峡畔桔农乐——从秭归看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西陵峡畔桔农乐——从秭归看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西陵峡畔桔农乐   ——从秭归看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夏珺 '...

西陵峡畔桔农乐——从秭归看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西陵峡畔桔农乐
  ——从秭归看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夏珺
  初秋时节,汽车从湖北秭归新城出发,在雨中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我们要去看的郭家坝村。下了车,冒着小雨爬山,艰难地走在狭窄、泥泞的坡埂上,好不容易才爬上了一个山头。站在山头一望,周围的坡坡岭岭全是翠绿的柑桔树,沉甸甸的果实缀满枝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山头上,一些农民正围着一位“老外”在交谈。我们凑过去一看,几个柑桔专业户正向“老外”请教柑桔嫁接技术,旁边站着一个“翻译”——一位朴实的中年人。原来,这“老外”是美国柑桔专家、国际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戈。
  见记者来采访,郭家坝村村支书郭启喜乐滋滋地说:“多亏了邓老师呀,种了邓老师带来的新品种,全村桔农的收入提高了七八成呢。”家有1000多棵柑桔树的专业户郭启松对记者说,以前种的是老品种,卖不上价,后来从农技站买了“948”引进的新品种搞嫁接改造,8角钱一个枝条,投入不算多,但改了以后确实大不一样,病虫害少了,果子价格也上去了,“纽荷尔”卖到3元1斤小贩儿都争着抢着收呢!尝到了甜头,去年他一下子又改造了200多棵树,靠卖柑桔的收入,他推倒了平房,盖起了小楼。
  郭家坝村是柑桔专业村,家家户户都有几百棵柑桔树,去年人均收入4020元,其中3/4的收入从卖柑桔中来,许多农民靠种柑桔娶了媳妇,盖了新房。郭启喜所说的邓老师,就是那位“翻译”——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他另外的头衔是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本应在实验室搞农业前沿技术的邓秀新,却像农民技术员一样常年奔波于湖北、河南、四川、重庆、江西、浙江等柑桔主产区。
  邓秀新对记者说,“我国柑桔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败,最基础的是要尽快把品质搞上去,现在国内的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老劣品种多,成熟期过于集中,产后处理落后。”柑桔是南方主要经济作物,但从1997年开始,柑桔的结构性过剩引发的“烂果现象”日趋严重。
  1998年,以邓秀新为首席专家组成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专项”(“948”计划)柑桔良种及配套技术引进与推广的工作,目的是用几年时间尽快通过品种和技术的引进为国内柑桔产业打实发展基础。项目实施以来,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引进了62个柑桔优良新品种,还完成了病毒快速检测、品种纯度检测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农业科技的推广,不仅要带给农民一个新品种、传授一套新技术,还要向农民宣传一种面向市场的新观念。”邓秀新说,“过去的农业科研人员不注重研究市场,也很少考虑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有些过于阳春白雪,这是造成新技术推广难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开展‘948’项目时,强调培养农民的市场观念,告诉他们国内外的市场情况,还编制了一套很容易学会的‘傻瓜化’技术,很受农民欢迎。”的确,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学到的不仅仅是栽培技术,更宝贵的是市场意识。秭归的桔农渐渐懂得了适应市场需求,学会了“包装”,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柑桔装到箩筐里卖,越来越多的桔农将柑桔分级、打蜡,装进彩印的纸箱里,有的还注册了商标呢。
  在“948”项目的推动下,我国传统的柑桔生产再度焕发了生机。在四川,柑桔生产仅次于粮、油、菜,成为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在湖北,农民种柑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过去从没种过桔树的农民也开始种柑桔了,全省新发展了15万亩柑桔;在重庆,2500多万株不耐贮运的红桔和低质的实生甜橙被换成高品质的新品种,全市的柑桔品种结构和成熟期结构得到优化;在湖南,一批柑桔批发市场、产业协会、洗果打蜡分级厂、包装纸箱厂正以迅猛的势头发展壮大着。
  记者请国际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戈谈谈他对中国柑桔产业的看法,他说,这是他第三次来秭归考察,每来一次,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和进步,从品种更新,到种植技术,再到成熟期的错开、拉长等方面,都在进步,甚至连果形都比以前好看了。如果不是亲自来这里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认为,中国前几年进行的柑桔品质改良工作已显现出积极效果,这将有利于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增强中国柑桔的市场竞争力。(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