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河北省科学院“教授看大门”——是改革阵痛还是人才浪费?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河北省科学院“教授看大门”——是改革阵痛还是人才浪费?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河北省科学院“教授看大门”   ——是改革阵痛还是人才浪费?  '...

河北省科学院“教授看大门”——是改革阵痛还是人才浪费?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河北省科学院“教授看大门”
  ——是改革阵痛还是人才浪费?
  新华社记者 卢保红 张涛 程子龙
  河北省科学院近些年在体制改革、调整职工岗位时接连出现教授看大门、副研究员和工程师坐传达室发报纸的情况。
  刘志明,正教授级外语译审,兼任河北省翻译系列高级评委会主任、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等职。1993年到单位下属公司任经理,后因公司倒闭,1996年申请回院里继续搞科技情报翻译工作,没能如愿。已56岁的他成了看大门的门卫,一直持续到1997年3月恢复翻译工作。
  王英华,副研究员,多年在科研处从事科研项目管理。1994年,到院下属的科技实业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因种种原因,与公司经理发生矛盾,1996年离开公司在家养病。1997年被安排在院传达室发报纸,1999年提前病退。
  张成槐,河北科学院能源所工程师,在职研究生。因带其搞课题的工程师退休,自己申请不到其他研究课题,累计在乡下做了4年与科研无关的扶贫工作。2002年,先在办公室当内勤,收房费、水电费。去年冬季院里改制,他因专业不对口开始在能源所传达室发报纸。
  对于这3名知识分子的遭遇,河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树煌认为这是改革当中的阵痛。当事人却直喊冤,认为院方对他们有失公允,是用人上的“人治”因素在作怪,是人才浪费。
  3名知识分子的遭遇虽然只是个案,但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党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每个单位都需要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人事制度改革无论怎么改,其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才脱颖而出,因此改革与尊重人才并不矛盾。改革在实现人才“能上能下”的同时,也给了单位领导更大的用人权,而谁来监督人才使用的公正、公平、科学、合理性,则是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人才还远没有多到连个工作岗位的“坑”都没有的地步。看来,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人事制度改革应在营造“四个尊重”环境上多下功夫。当然,科学院所改制推向市场后,知识分子也应尽快调整心态,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变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