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在呼吸中燃烧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在呼吸中燃烧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在呼吸中燃烧   耿翔   我是用逼近秋天的心理,打开这部诗集的。   我喜欢在秋天里读诗,'...

在呼吸中燃烧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在呼吸中燃烧
  耿翔
  我是用逼近秋天的心理,打开这部诗集的。
  我喜欢在秋天里读诗,仰望天空中一片比一片白净的云朵,这个时候,能走进我视野里的诗,无疑都是透明的。可以这么说,面对诗人李思强《彼岸挥手的孩子》,我突然颖悟“纯粹”一词意味着什么:纯粹的季节,纯粹的生命;纯粹的感觉,纯粹的魅力;纯粹的艺术,纯粹的人格。而这“纯粹”的一切,都让他接替秋天,很经典地还原在众人走过的,或是阅读着的大地上。这期间,我捕捉得最多的,是什么在诗人的呼吸中燃烧,并且一直燃烧着。
  记得彼岸的诗人余光中说过,把初秋的云朵裁下来,宜绘唐寅的扇面,宜题杜牧的七绝。眼下已是深秋了,读这部孕育在灞水边的诗集,应该最合我的心意。加上这个季节,多有连绵的秋雨,落在我们生存的泥土上,渗入我们扎根的地层下,也正好借这些自然的东西,感受那些浸在诗人生命深处的诗雨。
  秋天让人敏感。打开李思强的诗集,我的敏感已由体外,蔓延到灵魂里面了。从他所有的诗句中,我几乎听见的是他的呼吸。这是秋天的云,或秋天的雨,擦洗净阻隔在我们中间的尘埃,只剩下能传播生命信息的空气后,所出现的一种交融情景。说实话,由于灵魂日夜在诗中游荡,我对诗人和诗的选择是比较挑剔的。我特别强调诗人的深度,用形象的语言表述,就是诗句里一定要弥漫有诗人的呼吸,因为它从丹田里出入,上升或下沉,必然带着一种很深的体验。那些没有诗人呼吸的诗,只能算是一堆不传递任何情感的文字。而在作者的人生经历里,需要传递给世人的东西太多了。日月在天空中行走,诗人在大地上行走,山川万物,人间悲喜,正像深藏能源的燃料一样,早已填满他的内心。为记下一个生命在天地间悲壮运行的图像,他没有功利地选择了创作。我能想象得出,写诗于他,无疑是对生命的一次次自恋和自焚,所有这些过程,艰难或庄严,都很让人感动。自从打开他的诗集后,在十分入静的状态里,我的心理不曾轻松过一刻。伴随着阅读,我听见至少有两个人,往往在同一首诗里,很合拍地呼吸着,一个像他,另一个像我。因此说,雨是秋天的呼吸,诗是诗人的呼吸。
  其实,诗人的每一次呼吸,就是自身的每一次燃烧,像彗星一生把弧光留在天空,诗人一生把诗句留在纸上。阅读中,我曾像剥笋似的,想先从外壳上剥开李思强的诗。直觉告诉我,他很像一位不错的画家,对色彩和线条的独到理解,使他能充分地渲染情绪,勾勒场景,把自己感觉到的朦胧世界,用文字绘成灵动的画面。由于他在生活里仰观星空,俯察土地,就有了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请问大自然/清泉在哪里”;“我问过太阳问过月亮/遥远的回声依稀”;“问横空骄阳/赤炎焦灼到何时”。这是诗人响亮的声音,也是诗人向善的良心,它只回响在印满汉字的书页里吗?终于,我穿过画面和声音的篱笆,在最后的花园里,读到了一种更深刻的东西。它就像我感觉到的诗人的呼吸,它正在为每一个阅读者燃烧着,它也把我冷静的内心点着了,它呵,就是诗人雕凿在一个个意象后面的思想。我很欣赏这样的诗句:“眼睛/
  漫步大自然的舞台/总想和一切说话/迫不得已/躲过野兽的目光/尽管也爱它/怕是没有对话的时候”。
  终日苦琢意象的我,从《彼岸挥手的孩子》中,终于找到了三个根本的意象:瓦刀、锯子、斧头。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些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在诗人的眼里,却是最生动的意象。瓦刀、锯子和斧头,这些在大地上劳动时必须拥有的工具,几十年被李思强握在手中,但留在他心上,是对生存的一种复杂的苦恋。因此,在解读李思强和他的诗时,它们应该是一组最有感染力的意象,可以打开指向所有诗心的通道。我也想问诗人:在你越来越深厚的崇敬里,它们像一组图腾吗?
  等待再一场秋雨的落下,陪伴着我,读彼岸挥手的孩子,读他挥手的姿势。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