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填平“沟壑”校校通——贫困山区稷山县推进教育信息化见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填平“沟壑”校校通——贫困山区稷山县推进教育信息化见闻 第11版(综合) 专栏: 填平“沟壑”校校通 ——贫困山区稷山县推进教育信息化见闻   纪曾高'...

填平“沟壑”校校通——贫困山区稷山县推进教育信息化见闻

第11版(综合)
专栏:

填平“沟壑”校校通
——贫困山区稷山县推进教育信息化见闻
  纪曾高
这两年,一个美丽的梦想,正在落后的山西省稷山县变成现实:校长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随时查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情况,还能把千里之外名校的名师请进学校;老师轻点鼠标,便可与名师进行同步教研;学生通过网络能与名校学生同步学习……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手段,使这里从山村小学到城镇学校,校校实现了教育网络化,山区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政府“定调”:振兴教育
  稷山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农业始祖后稷曾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先河。稷山县名也由此而得。这里南靠稷王山,北依吕梁山,汾河穿境而过。虽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但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种信息和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大,教育发展迟缓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该县县委、县政府认为,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落后。
  县委书记王琦、县长李润山深入农村,听取干部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教育网络化工程建设作为科技调产的主旋律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全县工作安排上,把教育网络化作为政府行为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教育网络化、设施城镇化”的“四化”重点之一,强力推进网络工程建设,明确提出一年实现“校校通”,两年实现“班班通”的奋斗目标。
  社会“搭台”:捐资助教
  稷山县上至县级领导,下至群众和学生家长,都对教育网络化工程建设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县级领导干部实行包乡(镇)责任制,对各乡(镇)网络化工程进行协调、监督、督促;县直部、委、局、办实行包村、包校责任制,对所包村的网络化工程从资金上进行支持;各村企业家和在外工作人员积极为家乡捐资献爱心。县人大副主任乔挨选捐款2万元,为山村学校佛峪口小学安装多媒体教室;蔡村乡副乡长黄怀勇上任8个月,天天吃住在学校,与村干部、学校负责人一起研究网络工程建设,现场指导,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企业家任双虎致富不忘家乡,为翟西村学校捐款15万元,使该村网络工程一步到位;清河镇北辛庄村农民陈保山,听说村学校安装多媒体教室,资金尚没着落,便把准备为儿子结婚用的1万元送到学校;蔡村乡坑东村村委主任黄保山的儿子在外打工出了事故,接到通知时,他没有掉一滴泪,告诉学校老师,一定要按期保质把网络建设好,一天也不能耽误。尽快实现教育网络化,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已成为稷山人民的共同心声。
  教育网络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短短半年时间,全县投入8000余万元,基本消除危房,新建教学楼68幢。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全县小学由198所合并为132所,初中由33所合并为12所,30所学校跻身标准化学校行列。
  教育“唱戏”:一机三用
  “多媒体网络教室建成,电脑搬进教室,只是完成了网络化工程的硬件建设部分,要真正实现网络化,必须通过培训,使教师人人掌握信息技术。”稷山县教育局长邢英豪如是说。他把铺盖卷搬到了山村学校。北山的李马吴、马家沟、南岭的巍嵋、庙岔等山村学校,无不留下他的足迹。教育局的其他班子成员也分片包点到各个联校,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师提升”三项工程。他们充分发挥教师进修校的培训基地作用,对全县骨干教师进行专职培训;利用节假日,从省、地教育学院聘请优秀教师对全县教师进行培训。各联校利用周六下午,由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利用教师培训的辐射作用,对当地农民进行信息技术传授。
  在网络化工程建设中,他们提出并制定了“一机三用”的培训计划,网络教室坚持做到“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晚上农民用”。
  该县90%的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们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变得愉快、生动。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学生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一件事。信息技术教育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服务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不少农民朋友尝到了信息技术的甜头,清河镇农民种植的油桃和稷峰镇农民种植的葡萄等通过网上交易,远销到欧、美等国。
  布局调整和教育网络化建设,使稷山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学生插上了放飞理想的翅膀,全县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