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庐山人语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庐山人语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庐山人语   编者按:庐山是我国名山中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不久前在庐山举办“中国环境'...

庐山人语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庐山人语
  编者按:庐山是我国名山中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不久前在庐山举办“中国环境保护三十年”征文颁奖仪式上,与会专家学者、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高度评价了庐山的环境保护工作,认为在我国众多名山中,庐山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旅游之路。这样一座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的历史文化名山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我们今天编发一组来自庐山的稿件,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呵护自然胜景的一片爱心。
发展生态旅游
  庐山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山,也是风景秀丽的自然名山。走入庐山的人是为了在历史的隧道中观古察今,也是为了在自然的胜景中寻幽揽胜。庐山管理局从游客的不同需求出发,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这种生态旅游并非仅仅是观赏美景,而是要通过各种活动让游客领略大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去发现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突出生态旅游的教育意义。比如,庐山将中科院地理所管辖的庐山植物园当作游客游览的首选地之一,希望游客能在欣赏不同植物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庐山植物园 (郑翔)
构筑“生命线工程”
  庐山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庐山人民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保护世界遗产资源,还美景于自然,是庐山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为此,庐山管理局决定,把去年作为庐山的“环境整治年”。一场以全面治理脏、乱、差为龙头,拆除违章建筑、完善配套旅游设施、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内容的整治环境的硬仗在庐山打响。如今庐山的市容环境达到了“三个看不见”:牯岭正街看不见纸屑、看不见烟头、看不见停放的车辆;做到了“五个一样”:环境卫生做到正街夜晚与白天一个样、居民区与正街一个样、雨天与晴天一个样、景区景点与正街一个样、有接待任务与没有接待任务一个样。
  ——庐山环卫局 (曾垂香)
自我加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在实践中认识到,环境是需要巩固和发展的。现在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环境的竞争。这要求人们不断提升硬环境,创新软环境。为迎接挑战,庐山自我加压,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无疑是将庐山再次置于世界的检验之下。这是对庐山近年来环境建设成果的检验,也是我们丰富庐山生态旅游科学内涵的又一途径,有助于我们加大对庐山地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庐山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庐山管理局党委 (欧阳泉华)
让碧水盈山清流不断
  一年多来,庐山管理局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已投资5100万元的供水工程——水库工程部分完工,供水管网及泵房改造正在抓紧施工;投资386万元的庐山水环境治理工程剪刀峡标段正式开工,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规模2500立方米;投资2025万元的如琴湖污水治理拉开序幕,完工后,将还游客一个明净清澈的如琴湖。
——庐山管理局党委宣传部 (袁勇)
拆除观景台还自然原貌
  在名山保护中,如何保持自然原貌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庐山管理局坚持这样的原则:决不能让人工建筑破坏自然美景。今年以来,庐山共拆除各类破坏自然景观违章建筑329处,面积达8995平方米,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庐山自己组织的拆除违章和有碍观瞻建筑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成绩。这期间,影响最大的是炸掉了过去投资巨款建造的牯岭观景台,还大自然以原貌。
  ——庐山管理局办公室 (许峰)
全民动员建造“无烟山”
  在庐山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在室内可以吸烟,但室外不能。原因很简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不让烟火污染、危害名山。庐山管理局员工如果违规,将被罚款100元。管理局提出建设“无烟山”,规定严禁野外用火,以保护庐山森林资源的绝对安全。庐山人认识到,关爱庐山的森林资源,就是关爱全人类的遗产资源,就是维护庐山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这种关爱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庐山管理局党委宣传部 (虞会群)
成立专业森林消防大队
  独特的森林环境是庐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庐山管理局党委十分重视保护森林资源,为此成立了专司扑救森林火灾的江西省第一支专业森林消防大队。30名队员是从待业青年、下岗职工、退伍军人中选拔的,年龄在18岁到30岁之间。目前,该大队已组建完毕,正在集中培训。庐山管理局党委如此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让人感触很深。
——庐山林业局 (许发生)
下期绿手印论坛话题
  上期预告的“如何看待吃野生动物现象”的话题参与者甚众,下期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欢迎来稿。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