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与十一个生态村
第14版(人与自然)专栏:天地人
一个农民与十一个生态村
本报记者 刘成友
一日三餐,炊烟袅袅,曾是湖北省襄樊市沮河岸边的农家风景,如今这里却已是家家绿树掩洋楼,户户闻炊不见烟。这是初秋时节记者在保康县马良镇沮河边村庄看到的一番喜人景象。
马良镇生态家园示范户西坪村农民张承平的庭院里,果树环绕。小洋楼旁,上百间贴着白色瓷砖的标准化猪圈整齐排开,显示出主人的勤劳和富裕。张承平从1989年开始规模养猪,年出栏生猪400头左右,后来办酒厂、搞运输,年收入18万元。他还利用猪粪尿建起了沼气池,从此不再烧柴。
张承平的“养猪—沼气—经济作物”生态家园致富模式,使沿沮河边的紫阳、八斗坪等村的农民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到张承平这里来取经学艺。马良镇党委和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鼓励发展畜牧业和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优惠政策,从物资、土地、小额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农民争取了40万元贴息贷款,解决部分困难农户的资金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良镇沮河沿线的11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家园式村落,果树满山,肥猪满圈,鸡鸭成群,鱼儿满塘,年出栏商品猪也由当初的不足300头猛增到现在的2万头以上,仅畜牧业创收就上千万元,近七成农户实现以气、煤或以电代柴,沿河20多万亩山场重现绿树葱茏景象。
曾家垭村每年人均出栏生猪3头,加上茶叶、药材、桑蚕收入,人均纯收入达到1933元。长期靠种粮食增收的紫阳村,年出栏生猪达到2000头。村民们踏上了“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之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