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环保事业新发展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环保事业新发展 第9版(理论专页)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环保事业新发展 解振华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环保事业新发展

第9版(理论专页)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环保事业新发展
解振华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保护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保护好环境,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清醒认识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坚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九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河”、“三湖”以及两控区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了遏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完成了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次摸清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家底,各地还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加快了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目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试点地区已达到290多个,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发展态势良好。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自满懈怠、停滞不前,决不能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必须看到,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一些突出矛盾需要解决。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翻两番,人口接近15亿,城市化率达到55%,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种情况下,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必将大幅度增加。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一些地方未来的环境容量必将不堪重负。因此,环保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成绩,更看到不足,既立足现实,更着眼长远,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环保事业加快发展。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念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要求赋予了环境保护事业以新的任务。要担当起这一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有新的视野,树立新的发展观念,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近现代以来,一些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曾造成了资源与环境的严重破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一些地方没有能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使资源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挫折。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全球环境基金大会上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按照循环经济这样一个理念,搞好我们的建设,搞好我们的发展。这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视野、新要求,是环境保护事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任务。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就是要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和最小的污染排放或者零排放。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实验、试点,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运行机制,通过立法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的社会理念与风气的形成。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的实践创新
  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我国的环保工作开始了“五个转变”: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转变;污染防治由点源治理向区域、流域综合整治转变;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生态保护由人工恢复向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转变。这“五个转变”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践创新的结果,需要继续抓紧抓好。同时,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的实践创新。从现在起,要全面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用3年时间在重点地区全面落实污水、废气排放许可证制度,促使各地通过狠抓老污染源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腾出容量,促进发展,力争“十五”末期取得显著成效。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障碍,也是污染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无论新项目建设,还是老企业污染治理,都要统筹考虑,实施结构调整,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建立强制淘汰制度,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制定和公布需要淘汰的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业、产品名录,进行强制性淘汰;联合有关部门制定进出口产品环保方面的标准、政策,限制环保不达标的产品进出口,以此促进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加强对生产企业进行环境审计。现在有的地方或企业,表面上经济总量增长了,实际上污染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得不偿失。今后,要依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审计经济增长中的环境成本,促进企业清洁生产,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逐步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严格做好新建设项目和新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查,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和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废物资源化,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减到最小,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解决一批突出的、群众关心的重点环境问题。着重抓好南水北调、三峡库区、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工程、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以及113个重点城市的污染防治。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确定自己的污染防治重点。实践证明,污染治理虽然难,环境保护任务虽然重,但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一定能够克难制胜,不负重托。
  坚决遏制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高,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在本世纪头20年,如果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环境质量得不到明显改善,就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遏制人为破坏,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是我们的重要责任。为此,在全国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强制性保护和生态功能良好区积极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组织各省编制好生态功能区划,对一定区域范围内资源怎样开发、开发什么进行统筹规划,为各地搞好环境保护提供具体指导。
  为了巩固近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防止新的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要切实监督管理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清理整顿重点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旅游设施建设秩序;深入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修订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坚持开发中保护和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明确各级环保部门特别是地(市)县级环保部门在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国已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757个,占国土面积的12.3%,数量已不少,今后的重点应是狠抓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必要的引导、激励、示范措施,促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努力建设过硬的环保干部队伍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同样,一支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环保队伍,是难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历史使命的。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环保干部队伍。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我们才能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环保部门掌管着环境行政执法的权力,权力用得好不好,执法到不到位,要由实践来检验,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牢记“两个务必”。“两个务必”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是实践党的宗旨、实现党的目标的内在要求。能不能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能不能提高,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稳固,党的事业能不能成功。环保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脚踏实地,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气馁,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口众多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需要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解决。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坚持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的统一,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务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为国家环保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