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沙海愚公”石述柱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沙海愚公”石述柱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沙海愚公”石述柱 本报记者 周立耘 梁小琴   9月8日,记者驱车来到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

“沙海愚公”石述柱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沙海愚公”石述柱
本报记者 周立耘 梁小琴
  9月8日,记者驱车来到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的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村口,脆枣挂满枝头,苜蓿满目青翠。有“沙海愚公”之称的原村党支部书记石述柱看着一派丰收的景象,缓缓道出心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啥时候都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踏踏实实带领乡亲们把沙治住了,把林子种好了,让大伙儿的日子都好过了。这样,群众才会对共产党竖大拇指。”
  漫步宋和村,穿行在排排合抱粗的林木间,很难相信这就是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石述柱满面春风地告诉记者:“今年雨水特别多,对治沙非常有利。像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已经30年没有过了。”
  今年68岁的石述柱是民勤县家喻户晓的治沙英雄,已经成为民勤人民艰苦奋斗、不懈治沙的精神象征。民勤县境内沙漠占全县总面积的90%,宋和村正处在该县西线南端的风沙口上。解放初期,村西近10公里的风沙线上,只有8棵沙枣树。一遇大风,沙尘铺天盖地,这里年年出现“沙上墙,羊上房”的奇特现象。由于风沙侵害,宋和村土地严重沙化,亩产粮食不足50公斤。遇上沙暴较多的年景,庄稼就被风沙掩埋,颗粒无收。当时,全村200户人家,有30多户举家外迁。
  苦熬不如苦战。1955年,19岁的石述柱组建了全县第一支“青年治沙突击队”,抗击风沙,保卫家乡。为了让沙地上长出绿荫,石述柱一干就是49个春秋。49年来,从村团支书到村党支书,石述柱以全部的精力带领群众背土压沙、种草,等草长起来后再植树,等树林长大了,再在林下开荒、种地,硬是在沙海里建成了1万多亩的富饶林场,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如今,乔、灌、草三位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使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沙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小康村,粮食亩产达到了400公斤,乡亲们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石述柱也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标兵个人”,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从风华正茂到年逾花甲,从黄沙滚滚到绿树成荫。几十年来,石述柱始终信守入党誓词,用他不懈的努力,忠诚地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石述柱精神的鼓舞下,第二代宋和村人治沙的劲头更足了,2002年全村建成枣粮间作田1160亩。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