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的士”现象说明了什么
第6版(国民经济)专栏:经济时评
“攸县的士”现象说明了什么
零河
最近读到一篇调研报告说,目前深圳街上跑的出租车60%是湖南攸县人开的,在广州还有4100多辆,并在向全国其他大城市扩展。“攸县的士”已经成为品牌。
追寻“攸县的士”现象的出现,调研报告称,这个县领导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很早就面向打工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培训21.3万人,仅汽车驾驶员就有3.5万人。
“攸县的士”现象说明,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自主意识和自身的适应能力,还可增强农民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务工人员素质的要求起来越高。但是,就全国而言,目前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7.7%,在2001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3.5%,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仅9.1%。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很难进入城市稳定就业。
那么,为什么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如此低呢?
目前,教育、农业、劳动、建设、科技等部门都有比较充分的培训资源。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低,也不是农民工不愿接受培训,主要原因是高额的就业前培训费用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望而却步。以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例,就业培训最少需要3个月,需要费用600—900元,职业技能鉴定最低的初级工需要200元,再加上培训期间的吃住等消耗将近1000元。看来,要解开农民工教育培训率低这个“扣”,除了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外,更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专家建议,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增设农民工培训补助经费,用于补贴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公共服务;对于进入城市想从事美容、美发、烹饪、汽车驾驶等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旺盛的职业培训,实行完全市场化,由农民自行选择并承担费用。此建议不能说没有道理。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国家拆除了户籍管理、就业等方面限制农民进城的“门槛”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就显得愈加迫切和突出。及时、有力地对农民工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服务,是进城务工农民就业、择业的需要,更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所必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