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呼和浩特:营造人居好环境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呼和浩特:营造人居好环境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呼和浩特:营造人居好环境 本报记者 吴坤胜 郅振璞   车出呼'...

呼和浩特:营造人居好环境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呼和浩特:营造人居好环境
本报记者 吴坤胜 郅振璞
  车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沿着机场路进入市区路口,一条绵延数公里长的河道格外醒目。这项被誉为呼和浩特市最大“民心工程”的“东河治理”项目,集防洪、蓄水、景观、休闲为一体,春、夏、秋季供市民游泳、划船,冬季辟为滑冰场,还有东河两岸形成的滨河公园,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秋日的阳光下,整治后的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草如茵,鲜花争艳,汉白玉栏杆倒映水面——这片“江南风韵”,为长年干旱缺水的北方青城添加了些许韵致和灵气。
  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以新的发展思路,建设、改造和经营城市,千方百计为市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东河治理”就是这一变化的一个缩影。
  少上“形象项目”,多些“民心工程”
  由于从“农村型”城镇转型而来,呼市城市基础建设比较滞后,市民生活多有不便。到了冬季,随处可见大小烟囱喷吐“黑龙”,大气污染严重超标。拥有美好名字的青城,多了一个很不雅的称谓——“烟城”。
  “我们不能把城市建设滞后推到‘历史欠账’的身上了事。要从身边群众利益抓起,要在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今年4月,刚刚就任呼市市委书记的牛玉儒,在首次全市干部大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一提到城市建设,有人总把目光放在“形象工程”、“标志性工程”上。呼市市委、市政府认为,呼市是自治区首府,建设一些代表首府特色的景观大道、建筑、广场等无可厚非,但这些都要量力而行,要把方便市民生活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市里响亮地提出:减少“形象项目”,多上“民心工程”。
  他们在前两年进行的拆迁改造旧城区、小街巷和“城中村”的基础上,把城市改造建设重点放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街小巷上。在规划今年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时,新增了许多“民心项目”,68个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两环”(完善一环路、建设二环路)、“两园”(蒙古风情园、森林公园)、“两河”(东河、西河)、“一湖”(南湖公园)、“八纵十横”(城市主要干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数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呼市的危旧房屋、临时违章建筑,是青城美丽外衣上的一块块“补丁”,既损害城市景观,也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拆迁,是多年来十分棘手的难题。“虽然难度大,只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把利害向群众说清楚,拆迁工作一定会赢得市民的支持。”市长柳秀总是这样嘱咐拆迁办的同志。副市长王刚靠前指挥,带着队伍顶烈日、冒严寒,也顶着人为的阻力,做拆迁单位和居民的工作。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近两年的城市改造中,呼市旧城区拓宽小街巷266条,拆除危旧平房280万平方米,拆除临时违章建筑93万平方米。同时,全市260多条小街小巷也进行了给水、污水、雨水管理的改造建设,一次性埋设了排水、电网、煤气、宽带网等7种管线,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吃水靠挑、排水靠晒”的状况;不少“一人巷”小街,被9米多宽的沥青道路所代替。
  减少“返修工程”,多创“精品项目”
  人近中年的高煜,今年3月购房时,选中了都市华庭的高层建筑。非典刚过,他立即搬进一套240平方米的商务住宅,红红火火地办起“昆仑礼品”经营部。他说:“‘房屋质量’是我购房的首选。呼市商住楼现在是又高又靓,质量又好。”
以往呼市城市建设,市民反映最多的是质量问题。许多街道刚刚竣工投入使用,路面就出现裂缝,不得不返工重修;一些楼房刚刚完工,居民还没有进住就出现质量问题,官司打得不可开交。
  吸取教训,市委、政府把城市建设和改造工程质量的优劣,作为检验干部责任心强弱、能力大小、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提出“必须要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建设每一项工程”。
  规划的好坏,事关一个城市建设的水平。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呼市新编制出一部符合市情、符合边疆民族特点的城市规划。呼市不单强化规划调控职能的集中统一管理,也明确详细的规划,详细到可以体现出每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条河道的整体特色、建筑风格和景观效果。目前全市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在规划住宅建设时,呼市已从过去的零散建设转变到现在的连片式开发、组团式建设,整体设计突出“以人为本”,住宅小区按照市民居民的生活标准和需求,建有小广场、大型花坛、长廊花架、雕塑小品、步行小道、健身休闲场所等。去年以来,全市新建47条主次干道,新建住宅700多平方米,初步形成都市华庭、人和小区、芳汀花园、学府花园等一批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精品住宅小区。在人和小区,满头银发的蒙古族老人齐色登对记者说:“我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不是说客套话,政府提出的‘营造人居好环境’,真给咱百姓添了实惠。”
  “我们决不允许在城市建设中出现劣质工程、浪费老百姓的血汗钱而留下千古骂名。”市委、政府依靠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低劣工程的出现。每项城市建设改造工程都有严格的验收程序,不仅专家组验收,书记、市长都要不定期抽查检验,把群众最不满意的工程公开曝光,把不符合建设标准但已交工验收的住宅楼房当众拆毁。由于施工和竣工全过程都有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和检查验收程序,今年以来,全市从包括68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的所有改造、扩建、新建的工程,到数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90%达到了优良示范或国家质量标准。
  少让群众烦心,多给群众舒心
  建设和改造城市不易,管理城市更是难事。今年非典过后,呼市痛下决心,把强化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短短几个月,全市200多名年富力强的干部从机关充实到社区,3500多名下岗职工通过应聘,到社区从事环卫保洁工作。为此,市财政一年要拿出五六千万元的资金。
  “环保工作实绩就写在呼市的空气中、蓝天上。”谈起呼市的大气治理,市环保局局长赵明亮感触良多。呼市能源结构以原煤直烧为主,平均耗煤量比北方同类城市高2倍以上,市区1600多台大大小小的锅炉排放“黑烟”,污染大气。今年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就与黑烟囱“较上了劲儿”:一场以拆除锅炉为主的拆“黑”攻坚战打响了。此举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环保工作者没有退缩。到8月20日,123个黑烟锅炉与青城百姓“道别”了。
  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市民生活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过去,呼市的居民小区、商业区等地方公共厕所少,成为“随地便溺”者大行其道的借口。今年市、区两级投资五六百万元,新建、改建40多座公共厕所。记者看到,红顶白墙、造型别致的水冲厕所窗明几净,梳妆镜、洗手池一应俱全。
  街巷宽敞后,20多条线路的公交车驶进了昔日的小街巷。住在光华街的黄凤翔,不用再操心接送11岁的女儿上学了。老黄说:“孩子出门就上公交车,方便多了。”
  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投资商来呼和浩特投资。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或达成合作意向投资额达100亿元以上,是前10年的总和。
  面对城市建设的成绩,听到市民们的赞扬,呼市领导很清醒。“呼市基础差,实力薄,城市建设和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继续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只要有利于加快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我们就会干到底。我们有信心把塞外青城建设得更优美。”市委书记牛玉儒充满自信地说。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