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为老百姓而创作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为老百姓而创作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文论天地 为老百姓而创作 李程碑   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思想上的解放和文学艺术的复苏,文艺界在文艺创作'...

为老百姓而创作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文论天地

为老百姓而创作
李程碑
  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思想上的解放和文学艺术的复苏,文艺界在文艺创作和评价作品方面,除了要求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之外,又在不同文艺样式中提出了可读性、可看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等标准。
  但是,今天当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回过头看看这些个新提法的实践情况如何时,就会看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局限性。实践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文艺理论上加以突破和创新,以促进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创作或评论一部作品时,应当将群众性作为一条重要标准来要求、衡量。群众性,只有群众性才可与思想性、艺术性相提并论,才可以与思想性、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统一。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虽然未概括地提出群众性这条标准,但实质上已对其作了深刻而充分的论述。整篇《讲话》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明确而响亮地提出了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口号,也就是我们后来所遵循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要求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引起他们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感动和鼓舞他们,使他们喜爱并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进一步具体地为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条,是检验文艺作品是否“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是否有广泛群众性的试金石。
  群众性,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对一部文学或艺术作品所持的态度,认同和喜爱的程度,肯定或否定人数的多寡。它和思想性、艺术性的关系,是有机联系和统一的,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好的或比较好的文艺作品,其群众性必定会相当广泛相当普遍;同样,拥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必定是较高的、成功的。如果一部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产生了巨大社会效应,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作品了。
  群众性对于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如何把握和体现,应该是自始至终都要认真对待和十分重视的。你所选取的题材,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所使用的语言,所采用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等等,不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明,还要在读、看、听的同时有兴趣有味道有吸引力,这就要求作者应根据不同样式的作品所必须考虑到的可读性、可看性、观赏性、娱乐性等诸多因素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的优劣高低,同样是在广泛群众性的实践中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群众性标准是别的任何提法所无法达到的。
  作家艺术家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很好的群众性,就必须踏踏实实、全身心地参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和斗争中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了解和熟悉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发现和挖掘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各个不同性格的魅力。这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生活吧。我们的许多文艺界前辈如赵树理、丁玲、周立波、柳青、贺敬之、孙犁等人,都是经历过积极深入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这一艰苦过程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因而他们的作品都有强烈而广泛的群众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人认为作家用不着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只要你作为老百姓来写作,从自我出发写生活,写个人生活,就会写出有个性有风格的作品来。所以,他反对“为老百姓写作”的提法。反而认为作家要“作为老百姓写作”才是正确的。
  不管作家是为老百姓写作还是作为老百姓写作,只要他坚定地抱有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和信仰,只要他的立场、态度和思想感情与广大人民群众是一致的,他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就既会为老百姓写作,又会作为老百姓写作,这两者之间对他来说并无一条鸿沟,而是十分协调相互统一的。如果将两者看成是完全对立,互相排斥,而且作家必须转变立场,这立场又是决定其作品是否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成败与否的关键,如此之危言耸听,显然是片面的。
  检验一部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其群众性如何,同样,衡量一个作家声誉和水平的高低,也要看其在群众中口碑如何,群众基础怎样,为人素质如何。作家的思想水平、艺术水平和群众观念,与他在作品中所达到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可见,群众性这条标准既是检验作品又是促进和推动作家努力创作出好作品来的有力武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