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唐山:发挥优势觅先机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唐山:发挥优势觅先机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唐山:发挥优势觅先机 本报记者 陈国琦 王方杰 袁振喜   “渤海明'...

唐山:发挥优势觅先机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唐山:发挥优势觅先机
本报记者 陈国琦 王方杰 袁振喜
  “渤海明珠”——河北省唐山市正焕发出夺人的光彩:继2001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之后,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295
  亿元,比去年增长13.2%,占全省1/6强。作为我国京津唐“金三角”中的一极,唐山市正全力打造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腾飞积聚能量。市委书记张和说:“在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程中,唐山将创新务实,奋勇争先,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
  打造均衡发展的基础
  今年11月5日,唐山通过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评审,每个唐山人都知道这一称号来之不易。
  生态建设曾经是制约唐山发展的最大“软肋”。近3年,唐山市累计投入110多亿元,治理3800多户污染企业,建设5座污水处理厂,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唐山实行集中供暖,全市燃煤设施达标率99%;把工业废渣粉煤灰铺了公路,把煤矸石烧成了彩色便道砖。这一切使唐山重现丽日蓝天。今年,唐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近年来从未有过的73%。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供热普及率、燃气气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5
  年,唐山还将实现垃圾发电。届时,60%以上的生活垃圾将成为每年发电6.29万兆瓦时的新能源。
  “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已在唐山初露端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占地1300多公顷的南湖公园原是采煤沉陷区,从1997年起,唐山市在此疏浚开挖、整理填埋,植树造林。如今,南湖公园成了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让传统工业焕发活力
  唐山170万市区人口中,煤炭、钢铁、水泥、陶瓷行业的职工及家属占了一半以上。传统工业的兴衰,牵涉着每个唐山人的“饭碗”。
  今年唐山钢铁产业一派兴旺,效益创近年来最好纪录。丰南区今年产钢800多万吨,实现税收20多亿元。面对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的最快增长,区委书记侯志宇不喜反忧:钢铁产业资源耗费高,现在必须考虑怎么应付日后资源短缺的局面,使产业发展永葆活力。
  不仅是丰南区,整个唐山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产1吨钢,至少需要8吨水、1.6吨铁精粉。今年全市钢铁产量2000万吨,产能3000万吨。如果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将耗费更多的水资源和铁矿资源。从历史的眼光看,必须考虑资源枯竭的后顾之忧。而目前唐山的水、焦炭、铁矿、电力供应都已出现了力不从心的征兆。
  唐山人把目光投向了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近年,仅钢铁行业,唐山就投资300多亿元提高产业等级。在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全市坚决关停了150多家能耗高、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炼铁厂、炼钢厂。过去,炼铁、炼钢、加工钢材几道工序互相分离,每道工序都需要加热,现在将整个工序连成一体,节能降耗效果突出。唐山还全力延长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使板、管、带钢产品从无到有,产量占目前全市钢材产品总量的65%。今年前10个月,全市钢铁行业实现税收21亿元,同比增长46.3%。
  钢铁行业的发展变化只是唐山改造传统产业的一个缩影。1996年以来,唐山着力以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节能、低污之路。全市累计投入技改资金401亿元,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176项,钢材、煤炭、建材、电力、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4%。
  今年初,唐山市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经营形势好的中日合资企业唐山爱信齿轮厂的股份,一次性全部转让给了日方。正是这一股权转让,吸引日商将最新技术投到了唐山,推进了日本TOPY公司汽车龙骨、汽车用电线、汽车改装厂等多个项目的兴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配件工业基地正在唐山形成。
  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在中国近代史上,唐山曾诞生过中国第一座近代大型煤矿、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和第一件卫生陶瓷。曾经开风气之先的唐山,如今在实施“开放带动,借力发展”战略中,也正全力谋求着发展先机。
  唐山位于渤海之滨,背依京津。立足区位优势,唐山加大引资力度,借开放带动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唐山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堡和海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建成了日资、韩资工业园区,与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往来。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被松下公司总部评为在华41家合资企业中最优秀的企业。日方总经理小林诚退休后,被唐山市有关部门任命为驻日招商事务所所长。
  扩大招商引资,使唐山连续多年保持了投资的强势拉动。今年,全市新上重点建设项目38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其中吸引内外资金173亿多元,是去年的2倍。投资28亿元的首钢200万吨钢铁联合项目、北京焦化燃气公司31亿元的投资项目也都在唐山落户。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蒙牛”、“乐百氏”、“伊利”、“均瑶”四大奶业集团齐聚唐山丰润区,由此催生了唐山24万头奶牛、年产值12亿元的奶产业。双汇集团和韩国南光集团入驻唐山,解决了当地瘦肉型猪和120万亩花生的销路。
  民营资本也纷纷涌入唐山。近年来,唐山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民营资本就有60多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14%提高到了目前的34%,实现税收增长近2倍。浙江民营企业家在遵化市投资兴建的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钢产量已达500万吨以上,今年税收可超过3亿元。
  审视开放带动战略给唐山带来的新气象,唐山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市委书记张和告诉记者:“目前唐山的对外开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唐山要早日跻身沿海开放先进城市行列,必须抢抓机遇,营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