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非典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快到了,银行、旅行社、消费者中又多了一个话题——你会贷款旅游吗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非典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快到了,银行、旅行社、消费者中又多了一个话题——你会贷款旅游吗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热点聚焦 非典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快到'...

非典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快到了,银行、旅行社、消费者中又多了一个话题——你会贷款旅游吗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热点聚焦

非典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快到了,银行、旅行社、消费者中又多了一个话题——
你会贷款旅游吗
佘惠敏
  “十一”将至,清华大学三年级学生小徐想趁这个长假去西藏旅游。一算账,手头钱不够,缺两三千。这个数目,对学生来讲不小,向同学借钱或找家长要钱,显然都不大合适。他想到了银行贷款。
  小徐上网一查,发现旅游贷款这个项目,各大银行倒是都有,条件却不少:有合法身份证明,有固定住所,有正当职业和稳定收入证明,或者银行认可的有足够代偿能力的保证人提供的书面文件、有关资信证明材料及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选择银行认可的旅游公司。又要折腾担保人,又不能自助游,借贷人也不省心。最终,小徐放弃了贷款旅游的念头。
  实际上,旅游贷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已经推出几年了。但是由于额度小、手续繁杂等原因,老百姓认同度较低,一直门庭冷落。一位姓王的业内人士说,旅游贷款眼下是“炒作的意义大,实际的意义小”。
  消费者:贷款去玩太奢侈了吧!
  旅游贷款难以推广,首先难在这个为普通消费者服务的项目,本身并未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
  笔者随机采访的对象中,有九成的人都认为贷款买房还算生活必需,贷款旅游则过于奢侈。“为一周的快活,还一年的钱,值得吗?”有闲有钱才去旅游,仍然是大多数人认可的消费准则。
  去年才从北航毕业的杨先生,在朋友圈里是有名的旅游发烧友,一会儿西藏,一会儿青岛,一会儿东北,节假日都在外面玩。他听到旅游贷款,第一个反应就是:“贷款去旅游?太纨绔了吧!贷款上学还差不多。”“我每次都是赚点钱再继续玩的,从没借钱玩过。”像杨先生这样的“玩家”都不接受旅游贷款,其他消费者反应平淡就不足为奇了。
  能接受贷款旅游的极少数消费者,都是20来岁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他们有闲没钱,对未来有较好预期,消费观念也较超前。不过这部分人,大都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或是认为贷款手续太麻烦,与其贷款,还不如直接找人借。
  旅行社:旅游还用得着贷款?
  正如银行在房贷中和房地产商合作,在车贷中和汽车经销商合作一样,在旅游消费贷款中,尽管实际操作的例子很少,至少在文件上,银行还是要和旅游公司合作的。
  但笔者打电话咨询了北京好几家大旅游公司,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旅游贷款?我们没这项业务。”中青旅总社的秦先生还说:“现在旅游很便宜,还用得着贷款?”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沈勇曾经于2000年和2001年两次试图与银行合作,推行旅游贷款,最后都没有谈成。他说:“我们跟银行没搞定的主要原因是手续繁琐,款数又小,回报率较低。”“国内游一般人均只要一两千,去海南都是一千七八就够,这些都是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价格,不需要贷款。最贵的是去西藏新疆,要五六千。出国游从三四千到三四万都有。可是能去这些地方玩的以有钱人为主,他们用不着贷款。”
  银行:手续一样也不能少
  对于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反映的旅游贷款手续繁琐问题,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农行北京分行个人信贷部经理游京说:“手续是必需的,为了防范风险。旅游贷款虽然数额小,但跟房贷车贷一样,该办的手续一样也不能少。这都是客户经理的职责,不然出了不良贷款咋办?”
  贷款手续繁琐,主要是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所致。但在中国要建起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系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随着假日旅游越来越火,市场确实存在这一需求。那么,近期像旅游贷款这样的小额消费贷款,应采取什么解决办法呢?
  交行北京分行私人金融业务处的吉阳认为:“类似旅游贷款的小额个人消费贷款,从信用卡消费方面解决问题比较简单,用贷款模式,太烦人了。”据悉,交行即将在上海分行推出贷记卡,对持卡人的资产信用情况审核通过后可发给贷记卡,持卡人可小额透支,56天之内免息。持卡人只需要一次审核,以后就可以多次通过贷记卡获得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手续简化多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