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前夕访财政部长金人庆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加强合作 促进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前夕访财政部长金人庆 第4版(要闻) 专栏: 加强合作 促进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

加强合作 促进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前夕访财政部长金人庆

第4版(要闻)
专栏:

加强合作 促进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前夕访财政部长金人庆
本报记者 李建兴
  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GMS”)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将于9月17日—19日在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日前,记者就此次会议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部长、本届部长会议主席金人庆。
  记者:作为继去年金边领导人会议后首次召开的部长会议,GMS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备受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本届部长会议的有关情况。
  金人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协调下形成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其成员包括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国,即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其宗旨是通过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GMS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是继去年金边领导人会议后在GMS合作中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此次会议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办,中国政府承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中国财政部和云南省政府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成效的筹备工作。GMS各国均将派相关部长率团参会。来自国际金融机构、发展援助机构以及工商界的代表也将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17日召开的高官会,主要由参会国高官参加,为部长会议做准备;二是18日召开的发展伙伴会,即由亚行召集的GMS六国与发达国家的援助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见面会,主要目的是向发展伙伴介绍GMS重点合作项目,以寻求资金支持;三是19日召开的部长会,主要将审议去年GMS领导人会议各项倡议的进展和GMS经济合作重点领域的进展,确定今后几年GMS经济合作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
  记者:作为本届GMS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的主席,您期待会议取得哪些成果?
  金人庆:作为去年金边领导人会议后的第一次部长会议,本次会议必将对进一步落实金边领导人会议精神、推动GMS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此次部长会议将通过一项联合声明,敦促GMS各国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特别是交通、能源、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合作。部长会议还将就进一步提高GMS合作效率展开讨论。
  作为东道主,中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上将提出五项建议:第一,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第二,加强资源领域,特别是矿业资源勘探利用领域的合作,促进GMS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促进私人部门参与次区域合作,鼓励跨境私人投资。第四,加强卫生领域合作,构筑GMS国家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共同防治体系。第五,进一步提高GMS合作效率。我们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更好地促进GMS的合作。
  记者:据了解,GMS合作机制在诸多领域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您能作一简要介绍吗?
  金人庆:自1992年启动以来,在亚行的支持和GMS各国的共同努力下,GMS经济合作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目前,GMS经济合作已确定了交通、能源、电讯、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贸易、旅游、农业等9个合作领域,批准了11个骨干项目(FlagshipProgram),先后实施了约100个投资和技术援助项目。10多年来,在亚行的协调下,GMS合作机制共动员各类资金约20亿美元,其中亚行直接贷款8亿美元,联合融资2.5亿美元;亚行还联合其他各方提供了各类技术援助6000万美元。这些项目的实施,积极促进了GMS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记者:中国在促进GMS经济合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金人庆:GMS合作已被东盟10国和中国列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GMS合作,一贯认为GMS合作有助于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致力于把GMS合作构建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为此,中国政府成立了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外交部为主导,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云南省参加的工作机制。迄今为止,在GMS合作中,中方重点参与了昆明—曼谷公路项目和GMS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加入了“GMS便利跨境客货运输协定”和“GMS政府间电力贸易协定”等等。其中,在昆曼公路项目中,中国政府出资2.4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5000万元,无息贷款19900万元)支援老挝境内1/3路段的建设。
  中国政府将继续与GMS其他各国一道,为推动GMS经济合作携手努力,促进共同发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