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与自强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专栏:书里书外
关爱与自强
杨匡满
关爱是“自强之歌”的另一声部,更为雄浑有力的声部。它们的重唱才组成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真正的声音。
这关爱一方面来自家庭、来自亲人,另一方面,或许更需要重视的是来自社会。
在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自强之歌》(三)这部平平常常的书中,刘爱玲的名字让我想起与她同名的“铿锵玫瑰”,可那一个是奔跑如飞、为国家争光因而也为亿万人瞩目的健将,而这一个却是在一贫如洗的窑洞里,从小就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弱女子。但是,小时候有她父亲的关爱,长大成人之后,一个与她志同道合的军营男孩毅然做了她的伴侣,使她的生命多了一个支撑,并且散发出天生的光辉来。高位截瘫的王树明,如果没有妻子田玲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特别是刚出院那四年,天天背着他去铁路医院治疗,王树明不可能有所恢复并且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成为自食其力而且有所创造的电信工程师……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提到王树明所在的电信局,二十年了,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对王树明的生活总是照顾得相当周全;只要他出门,他的同事、邻居,谁碰到都会主动背他。刘爱玲也一样,先是张老师母女、学雷锋小组的同学,以后是铜川市政府、残联从物质到精神上的支持,使得刘爱玲事业有成。类似的例子在《自强之歌》(三)这本集子里比比皆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关爱比起家庭、亲人的关爱更重要,更高一层次。亲人的关爱给了他们生存和活下去的勇气;而社会的关爱(决不仅仅是怜悯)给他们的是平等和自强。因为人,无论什么人,都得走出家门,都是社会的人。在发达国家,有道路就有残疾人通道,有卫生间就有残疾人专用间……这既是照顾,也是平等——让残疾人有可能与普通人一样去创造世界,让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平等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也可以加上张海迪),能说他们的贡献比普通人差吗?
要造成一种大家都来关爱弱势群体的环境,这正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一个社会文明健康的标志。
自强与关爱,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两者缺一不可。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重要。从个人来说,自强更重要,永不放弃更重要;从社会来说,关爱更重要,多一些温暖更重要。社会的关爱也能激发弱者的自立自强,而自强以后的人又会回报社会的关爱。
谢谢《自强之歌》,它不仅是写给残疾人的,也是写给每个健康人的。如果你的心理不健康,再体壮如牛,也不如这些身残志不残的人们。不是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