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话说“补丁”——有感于一种文化现象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话说“补丁”——有感于一种文化现象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名家新作 话说“补丁” ——有感于一种文化现象 从维熙   时下的报刊越来越多,但真'...

话说“补丁”——有感于一种文化现象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名家新作

话说“补丁”
——有感于一种文化现象
从维熙
  时下的报刊越来越多,但真正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版面却越来越少。有的报纸动辄几十版,但是你从头翻到尾,却难以找到一块纯净的精神田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词汇里,报刊理应是张扬中华文化的窗口;但是有些大小报纸,似乎被抽掉了报人的筋骨,而炒作起应时小卖来了。君若不信,可以翻一翻报摊上的纸堆,其颜色倒是非常花哨,多翻几份会弄你一手彩墨,让你得立刻去卫生间洗手,但是精神文化田园,则接近一片荒芜。面对此种情况,笔者忽然想起一个词汇,文化是不是成了广告的补丁?
  之所以发此感慨,绝非无中生有。有一天,南方一家报纸,打来电话约稿,说希望立刻给他们发个电子稿件过去,长度不要超过一千五百字。我说,我刚写完一篇有趣的文章,文长两千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马上给他传过去。他说:“我们要砍掉五百字。”我说,“如果言之有物,你们下得了刀吗?”他说:“希望你老兄体谅时下编文化副刊报人的困难,我们的稿费可以从优,但必须是整整的一千五百字,多了是不行的。”我说:“何故让作者削足适履?”他说:“老兄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副刊版面,是根据当天广告多少而定的;我编的那块版,只剩下那么大的地盘了。”我的天!原来是让我把文章传过去,当广告版面的补丁。我说,谢谢你向我约稿,但是我还没有想到把文学当补丁卖;无论稿酬高低,我都难以从命。
  这事情就吹灯了。放下电话,我首先进行了自我审视,是不是自己太不识时务了?因为时尚中的报纸,离开广告是难以生存的,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但我很快心情就平复了下来,之所以这么快就找到解脱,因为这家报纸是广告收入的大户,我曾在去年年终广告收益排行榜上看到过一个统计资料,该报广告收益在全国报纸中是名列前十名之内的;可也怪了,就是这样的一家资金雄厚的报纸,却吝啬到了荒芜文化田园的程度,那版隔三过五的所谓文化副刊,像是难产的胎儿似的孕生出来,也多是以脂粉和口红之类的时尚小卖,来软化肢解传统文化经脉的水货。因而,我的文字拒绝在这样的码头上靠岸,不仅是无需自责——正好相反,这是一个文化人,保持在文海行舟的尊严。
  事后,一位老报人到我家做客,我对他说起了这件事情。他先是哈哈大笑,说我是少见多怪;后对我伸出了拇指,说我还没为“五斗米折腰”。他说他编了大半辈子的报纸,有喜欢浏览报纸的积习,因而常到图书馆去翻阅全国报纸。他的结论是:能够始终如一保持文化田园纯净品格的,已然微乎其微。尤其是有些时尚小报,厚厚一摞彩印报纸中,竟然没有文化副刊的版面;有的倒是挂着文化副刊的招牌,但里边都是一些畸形变态的恋爱轶闻。最后这位老报人不无感慨地长叹了一声:“这是中国报人的悲哀!”
  我说:“说到底,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你看过马戏团里猴儿钻火圈吗?”我说:“看过。”“时下一些报人在钻金钱眼。”为了说明问题,他对我列举了从五四以来各个时期的报纸,“他们并不是不发广告,但绝对给文化以不容侵犯的固定阵地;即使是五四年代的对开报纸,无论他的老板姓氏为谁,也从不消解文化副刊。之所以如此,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大国,文化是国人不可欠缺的精神食粮。”
  本来,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笔者并没想到对“补丁”一事行文。但在今年盛夏8月之际,全球电脑正遭遇代号“冲击波”病毒的袭击,而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就是用代号为“补丁”的文件,为电脑架设一道防护墙。当然,表面看来我的补丁事件和电脑消毒的“补丁”,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码事。仔细推敲起来,却也不乏其内在的联系。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我的那个补丁事件,不仅与电脑“补丁”一样都在抵制病毒扩散;我遭遇的补丁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保护精神田园的绿色,可能更具有长远的意义。“冲击波”病毒,在全球毁坏了五十万台电脑,是个人人看得见的罪恶;而我们某些文化田园的沙化荒芜,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希望我的“补丁”事件,对时下那些屠文弃祖的报纸,能起到一点消毒作用,并唤醒一些办报人的文化良心!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