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省的“人才文章”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时政广角
人口大省的“人才文章”
本报记者 李杰
构筑发展的“人才高地”
河南虽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但人才资源却十分有限,人才短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河南不仅要参与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而且在国内人才竞争上也面临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吸引的双重压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构筑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高地,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河南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超前、加快发展的位置上。2000年以来,全省每年教育投资都在130亿元以上,全省高校数量由50所增加到66所,在校生由1998年的14.6万人,发展到去年的46.9万人。目前,全省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居全国第一;高招录取率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河南重点实施了“555”培养工程,即到2005年培养选拔50名45岁以下,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00名45岁以下,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各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的省级优秀人才;5000名35岁以下,在各自学科、专业、项目中起骨干核心作用,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政府专门设立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每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为有效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河南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新加坡、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已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783人。同时,每年还选派60名左右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创新高效的工作机制
今年年初,河南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任用、推荐32名正市厅级领导干部。这是河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大胆改革人才选拔工作的一次有效尝试。各省辖市任用县(市、区)党政正职、省直有关部门任用直属事业单位干部也随之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目前,全省实行干部任用票决制的县处级以上单位达到171个。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前两次公选的基础上,河南省委拿出40个省直和高校厅级领导职位面向全国进行公开选拔。公选过程始终贯彻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此为契机,省委决定,面向全省再公开选拔1万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农村任“村官”,以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一手抓现有人才开发、一手抓各类人才引进。省政府专门成立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领导小组,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在户籍、子女上学、家属安置、医疗保险等方面,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郑州市委书记李克亲自抓引进高层人才工作,每年引进博士50名,改善了郑州的人才结构。开封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京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协议,选20名博士到各县区挂职。省财政每年拿出4000多万元,用于引进河南发展的急需人才。省委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省四大班子领导每人长期联系2名在豫工作的高级专家。对河南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河南不惜重金予以奖励,一次最高奖励额达50万元。据统计,近两年来,全省共引进两院院士51名,博士603名。
搭建人才的“立业舞台”
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用人才。河南人才相对短缺,所以对人才格外珍视,想方设法为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力求做到人尽其才。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李培玉,熟悉宏观经济管理,改革开放意识强,又有组织领导才能,省委先把他选任为省计划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后又提名为鹤壁市市长。去年以来,先后有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被选任为省直厅局长或省辖市政府领导。
省委组织部去年会同省人事厅、科技厅,从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选出42名博士,组成“博士服务团”,到地方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服务锻炼。挂职郑州市建委副主任的童立萍博士,在筹建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工作中,采取事前控制的操作模式,为工程节约概算1.1亿元。
“青年专家中原行”活动目前开展得有声有色。去年,应巩义市要求,有关部门协调省内各学科100多名博士,到巩义开展决策咨询和科技项目洽谈,提出有价值建议75条,协议项目金额3000多万元。
从1992年起,河南就实行了市、县、乡、村选配科技副职制度。目前,全省18个省辖(直管)市,157个县(市、区)都配备了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和副县(市、区)长,95%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配备了科技副职。这样,既推动了科技进步,也为专业人才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舞台。全省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42%。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