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9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点研究 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何大伟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

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9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点研究

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何大伟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抓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而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单纯在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管理国有企业的有关部门,在于解决过去许多部门都认为自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都有权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一旦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这要从计划经济谈起。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人说是短缺经济,有人说是集权经济。我认为,计划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类似“植物人经济”。植物人是指认知能力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只能维持生命代谢,类似植物状态的人。回想一下,计划经济与植物人何其相似!经济计划是国家统一制订的,各级政府分头执行,大家所关注的是计划完成情况,对经济规律、经济机制、经济杠杆、经济信息毫无认知,对其作用没有任何反应。尤其是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完全为政府各部门所肢解,不能自主配置资源,没有活力,基本靠政府来喂养,丧失了自主经营的能力,就像一个植物人。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为了焕发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我们毅然决然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对经营者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问题等依然没有解决。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国有”,是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企业”。这样讲,不是说企业不要改,而是说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改,企业就无法改。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每次改革的对象都是企业,有一定成效,但都没能解决根本问题。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痼疾,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使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到位,实现产权多元化,产生制约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说,这抓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但由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等问题,国有企业至今距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其根本原因仍然在于没有把管理国有企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改革重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国有企业始终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
  随着改革实践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政府管理国有经济的体制问题上。上一届政府大刀阔斧地撤消了9个管理企业的专业部,迈出了重要一步;新一届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成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从而将彻底改变“五龙治水”的局面,使企业真正放下政府这根拐杖。
  改革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为什么这样难?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观念;二是利益;三是实践。在观念上,在“国有”上做文章,改革管理国有经济的部门,调整所有制结构,探索国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曾是一个禁区,被一些人认为是搞私有化。在利益上,主管企业的有关政府部门不愿放权,因为企业摆脱了对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政府部门就失去了相应的权和利。在实践上,国有企业如何改,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全是一项陌生的任务,既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要靠自己来摸索。实践证明,只有把国有企业改革定位在改革管理国有经济的机构上,才抓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因为政府是所有者代表,政府不改企业无法改;企业没有改革的自主权,政府叫企业怎么改,企业就得怎么改,政府是主动的,企业是被动的;政府不能只做企业的改造者,自己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造自身。
  推进改革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使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结束了许多部门管理国有企业的历史,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改革举措。国务院授权国资委履行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责任非常明确,只当老板不当婆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完成国务院赋予的使命,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继续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四大类: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一定位是科学的,它把国有经济放在一个恰当地位,从而能够避免国有经济包揽一切、战线过长,国家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为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国有资本退出没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也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创造财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继续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当前比较突出的任务有两项:一是继续深化和规范股份制改革;二是大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很不规范,特别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项任务,就是行政垄断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就没有触动根本问题,平等竞争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
  对国有经济进行“减肥”。目前,国有资产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战线过长,布局分散,素质不高,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有待加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减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能够市场化的行业和领域,如石油、石化、电讯、电力、冶金、铁路、民航等,不一定都实行国有国营,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而应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进行公平竞争,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军工的高科技领域都是民营企业经营,只要国家加强监督和管理,不仅不会给国家安全造成危害,反而还有利于高科技的发展。所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不仅仅是保证国有企业盈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积极推进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真正的股份制改造,促使企业与政府脱钩,推进产权多元化的改革。这是难度更大的一项任务,因为它涉及一些部门或集团的利益。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