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青少年犯罪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专栏:法制在线
本期话题
青少年犯罪
编者按
“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
我国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待提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别只有24.7%和16.4%。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法制意识薄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让法律在青少年的头脑中扎根,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新闻背景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一项由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的在全国城市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目前正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展开。辽宁省沈阳、大连等城市已经做到全市每所中小学都聘请了法院、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首次被纳入教学计划,兼职的法制副校长负责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报告会、法制讲座、开辟校园“模拟法庭”,并协助学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一些学校片面重视知识教育
虽然我们国家也强调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但在目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很多学校还是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对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实际上是流于形式的。就家庭来讲,多数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业,至于孩子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和人相处,将来怎么成才立业,这些方面家长往往关心不够。(朱营周/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犯罪心理学副教授)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内外并举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内外并举,一方面要探索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当看到,有的地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较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和设施,跟不上形势发展和青少年求知的需求。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将网络安全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借助学校自身优势,在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线。(王湛/教育部副部长)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不计后果
暴力犯罪、突发性犯罪、集团化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而且研究已经证实,违法犯罪开始的年龄越小,再犯率越高。由于少年身心不成熟,容易被污染,自律能力差、辨别能力差等原因,所以他们犯罪往往不计后果。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他们的心理出发,减少他们犯罪的几率,比如说,从小抓起,讲法制、讲道德、讲文明。
(王牧/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
净化社会整体环境十分重要
因为受一些电影、电视作品的影响,一些孩子私下里拉帮结派,相互讲哥们义气,有时为了“帮助”哥们出气,便糊里糊涂地跟着出去打架、抢劫。另外,从我们审理的所有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看,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孩子心灵的毒害也非常明显,比如相互之间比有钱,比场面,比享受,造成一些孩子梦想一夜暴富而去抢劫、杀人。
(许莉/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少年庭庭长)
下期话题:“我说洗钱”。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传真:01065368495 电子信箱:fz1@peopledaily.com.cn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