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白桑葚树的遐想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0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白桑葚树的遐想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白桑葚树的遐想 张保振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正东5公里许的山岗上,耸立着一飞来石,当地人叫棒锤山,学名叫'...

白桑葚树的遐想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白桑葚树的遐想
张保振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正东5公里许的山岗上,耸立着一飞来石,当地人叫棒锤山,学名叫磬锤峰。磬锤峰上接蓝天,下悬绝壁,身居其间,给人一种“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感觉。峰高不觉奇,奇的是在这山峰的西半腰,居然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白桑葚树,树龄竟然有300年。这不禁引起人们丰富遐想。
  这棵白桑葚树象征着一种不畏艰险的品格。那么多的平原不去长,那么多的丘陵不去占,偏偏来到这上不连天、下不接地,既缺土又缺水的半山腰安“家”,并且“家”还安在山峰的西半腰。不是说东部好于西部嘛,干嘛不安在东半腰?要不,安在南部也好,南部向阳,家家户户的门不都是向南开嘛。不随众,恰恰是这棵白桑葚树的可敬之处: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这棵白桑葚树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吃到“傻”的地步,耐劳耐到“痴”的程度,在这种不宜生存的地方一住就是300年,而不是像有的树种那样,“点”到为止,管它吐绿不吐绿;或者像镀金一样,一旦出芽,现出花蕾,赶快迁徙。而这,也正是这棵白桑葚树的可敬之处:乐观豁达——“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这棵白桑葚树象征着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它不仅长在半山腰,给人以生命的召唤,给人以希望的信心,而且每年将自己的果实——甜甜的桑葚洒落山底,供人免费品尝。据说,谁吃到这桑葚是可以添寿的。此虽吉祥之语,但至少说明这棵白桑葚树甘于奉献的品质令人钦敬:要求人的极少,给予人的甚多。
  以物喻人,由此想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的党的好干部孔繁森、郑培民以及长期在穷山僻壤任乡党委书记的吴金印,他们都具有棒锤山腰这棵白桑葚树的品质、精神和毅力。他们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和爱戴自在情理之中。
  由此又想到另一种人,他们常常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常常抱怨“怀才不遇”,为什么?挤在闹市区,人才济济;呆在好单位,良将如云。而他们宁愿在无奈中叹息,在无为中虚度,也不愿意到需要人才的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去施展身手,发挥才智。
  毛泽东同志曾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城市建设,但重点在农村;离不开发达地区,但难点在欠发达地区。这就需要大量有志之士、有识之才发扬棒锤山白桑葚树的精神,不畏艰险,坚韧不拔,默默奉献。我们看到,这些年来,越来越多青年才俊和有识之士响应党的号召,顺应时代要求,到最困难、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开花、结果,带领群众奔小康,已经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