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0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江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内容提'...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江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的积极回应和深刻思考。其中,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突出体现;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的坚实基础;“四个如何认识”,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执政意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相互联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认识其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前提与基础。
  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突出体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突出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时”,指的就是时代、时势、时代内容、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性,就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开拓创新。这就需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性和时代要求?这是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需要弄清的关键问题。
  20世纪最后1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标志,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形势错综复杂。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概括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具体表现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在这一基本态势下,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对人类危害上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未来潜在对手,妄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将在21世纪持续很长时间。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这是党面临的严峻考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和深刻思考。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的坚实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科学判断,指明了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论基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既包含对党的历史的纵向认识,也包含对党在当今世界中横向位置的比较和判断。经过80多年的奋斗,我们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变化包含了党所处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我们党从革命党变成领导建设的执政党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所确立的具体纲领和所要实现的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党的活动方式和工作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先进性要求等自然也有别于过去。党的历史方位的另一重大变化来自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带来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党内,党员人数已达到6600多万,且新党员占多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紧跟时代进步潮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是党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只有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才能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
  “四个如何认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
  继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同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四个如何认识”,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四个如何认识”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同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密切相关,同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反映了党所处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从世界上消失,而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发展,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优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其根本制度所允许的限度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自我改良和调整。我们一方面应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消弭其内在基本矛盾,从而也未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
  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或“终结”,而是在改革中走向辉煌。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两项基本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这两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由对峙走向又斗争、又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共处时代,这是二者关系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在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同时,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等问题。这些仍然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延伸,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
  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执政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面对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繁重而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他说:“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强烈的时代意识的体现。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们在复杂的形势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关键在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仅显示了我们党对自己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洞察,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执政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关键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意识的核心。党之所以赢得执政地位,靠的是全国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党继续执政并长期执政,仅靠过去的功绩是不够的,人民要看执政党的新作为。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执政基础、执政内容、执政方式、执政纲领、执政资格和执政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执笔:傅伯言 尹世洪 余品华)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