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与典型——写在电视剧《三连襟》首播之际
第16版(周末文艺)专栏:
类型与典型
——写在电视剧《三连襟》首播之际
汪帆
由石家庄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18集电视连续剧《三连襟》近日在中央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三连襟》的成功播出,除了历史背景、时代机遇诸多社会学因素之外,应该说还得益于该剧主创人员对戏剧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关系、类型与典型的把握等叙事美学上的追求。
该剧的编导首先把广阔丰富的农村生活浓缩在北方平原牵牛乡三个相邻却发展不平衡的行政村,并为这三个村分别起了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村名:光荣村(越穷越光荣)、状元村(种粮状元)和凤凰村(凤凰总占高枝)。有趣的是三个村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福(光荣村)、刘逵(状元村)、孙天生(凤凰村)虽性格迥异、心理动机不同,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他们拥有同一个曾当过乡长的老丈人,老丈人的三个女儿分别是他们仨的内当家和未婚妻。为了摆脱贫穷,带领农民奔小康,迎接加入世贸后的挑战,他们一边不情愿地认识并克服着自身狭隘的农民意识,一边又被时代催迫着联合起来,依靠高科技品种——转基因优质小麦,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三个连襟分别代表了中国农村近几十年发展历史与现状中的三个类型。光荣村的历代村民们在悠悠的岁月中养成了一种“小富则安”的心态,不显山不露水,日子虽然贫穷却也自得安静。然而时代变了,在凤凰村和状元村的激烈角逐中,光荣村面临着命运攸关的选择,石福的人格也面临着脱胎换骨的演变。
以刘逵(二女婿)为代表的状元村,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种粮状元的金招牌使他们殷实显赫,财大气粗;但一夜之间,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增产不增收,村民们的实际利益远不如前,村办企业也陷入困境。状元村向何处去?中国农村经济将如何发展?刘逵和石福同样面临着考验,也面临着性格的根本转变。
三女婿孙天生精明能干,善于学习,信息灵通,开拓进取,是新型农民的典型。就在状元村只顾埋头生产粮食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农业要想有巨大发展,就必须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抢下一席之地,依靠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必死无疑,必须增加中国农业的高科技含量,必须将千家万户的农民联合起来搞中国特色的大农业。故事围绕着如何取得最新品种的试种权和专利权,实现强强联合这一核心事件次第展开。
孙天生虽然比刘逵、石福有文化、有见识,但他毕竟还有小农意识。最典型的情节表现在退休老乡长段海山在儿子段国强结婚之前举办的酒宴上,孙天生和刘逵针尖对麦芒,通过喝酒赛歌以及剧中一系列看似平凡琐事、家长里短,却能烘托人物、凸显性格特征的细节,推进矛盾进程,深化思想内涵。
最有趣的人物当属大女婿石福。在孙天生和刘逵的矛盾冲突中,他看上去不偏不倚置身局外,奉行中庸原则,不强出头,甘居落后,但时代的浪潮很快就把他卷入漩涡之中,不仅光荣村的村民不想永远贫穷落后,连他的老婆甚至他自己也守不住那份清贫了。于是,他开始在老二和老三的角逐中寻找机会,也使三个连襟之间的戏剧纠葛越来越有声色,这样就构成了这部18集的“农民戏”的基本骨架和“五光十色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在这部性格喜剧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戏”支配着人物,而是人物带来了“戏”——喜剧因素和戏剧冲突。编导先用类型化手段给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本质定位,再通过设置和展示人物复杂矛盾的性格达到典型化的审美目的。我以为这是此剧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