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广阔天地再写春秋——记新时期军转干部的楷模刘坤洲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广阔天地再写春秋——记新时期军转干部的楷模刘坤洲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阔天地再写春秋 ——记新时期军转干部的楷模刘坤洲 本报记者 宋光茂 何勇  '...

广阔天地再写春秋——记新时期军转干部的楷模刘坤洲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阔天地再写春秋
——记新时期军转干部的楷模刘坤洲
本报记者 宋光茂 何勇   一场夏雨过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坤洲中草药业的百多亩基地里,五颜六色,生机勃勃,金银花散着淡淡的馨香,桔梗摇曳着紫色的小铃铛,黄芪高高地昂起碧绿的头……踏着泥泞的田埂,职工们和记者攀谈起来:抗非典那阵子,这里的金银花每公斤五百元,板蓝根每公斤三百元,刘坤洲就是不卖给天天来缠磨他的那些小贩子,硬是以板蓝根每公斤六元、金银花每公斤二十九元的价格交给国家的药材站。
  “军转干部受党和军队培养那么多年,要为党和国家分忧,为军增光,决不发国难财。”
  说起抗非典那阵子交售中药材的事,职工们仍历历在目,眼里噙着泪花:“坤洲每天晚上都坐在药材基地那间两米来高的小屋里看新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非典折磨,泪珠在刘坤洲黝黑黝黑的脸庞上亮晶晶的。”
  看到有些地方中药材售缺,刘坤洲斩钉截铁地命令:“快把我们的金银花、板蓝根等药材晒好、打包,随时准备外运支援!”两万多公斤草药堆得小山一样高。市场上奇货可居,小商贩们打起了主意。
  “灾害当头,我刘坤洲不光自己决不发国难财,也不让别人发国难财。你开的价再高,我也不会让你们去扰乱市场。”当不少职工知晓刘坤洲还是以原来的价格交售,忍不住提意见:“能不能稍提点价?”
  “我还是那句话: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为党分忧、为国分忧呀!我受党和军队教育培养多年,知党情、报党恩。这时候,做贡献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赚昧心钱?”刘坤洲坚定地说。
  “因没有提价少收入二百七十多万,对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坤洲药业公司来说,不是小数目;不过心里踏实,没丢军转干部的人,我刘坤洲走到哪里腰杆都能挺得直!”朴实的话语,可贵的精神!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位面对巨额收入不动心的铁汉子,四年前,还饱受下岗的煎熬,一家三口曾经为生计发愁。
  “只有退伍的兵,没有褪色的兵。“等”、“靠”、“要”不是咱转业干部的作风。”
  沂蒙山区长大的刘坤洲,在哪里都是响当当的一条汉子。少时,作为“娃娃兵”受到部队首长的接见;年方十八,入伍参军,服役当年入党,两年干到连职;一九八0年转业到地方检察院,其后先“从政”:任职潍坊市坊子区商业局办公室主任;后又“经商”:调任坊子区泰峰肉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留下了一串辉煌的人生脚印。
  市场经济大潮波涛汹涌,推动着一个个善于搏风激浪的企业战舰扬帆破浪,同时也将那些不能驾驭市场的企业吞没。1998年,泰峰公司破产倒闭,职工集体下岗。回到家中,刘坤洲愁眉难展: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呀!妻子马兴敏先于他4年下岗;老母亲年过八旬,瘫痪多年;独子正读中专。家境本来就很拮据,唯一的“顶梁柱”又断了,孩子学费靠借钱,母亲治病靠借钱……
  夜色深深,刘坤洲辗转反侧:“我刘坤洲战场上没战死,还能被下岗闷死?我刘坤洲当年指挥上百名战士,如今不能养家糊口?”失去主心骨的妻子问刘坤洲到底怎么办,他说:“当兵退伍了,但不能褪色。等、靠、要不是咱的作风;在组织困难的时候添麻烦不是咱的本色。我跟着你串乡卖菜吧!”就这样,在一起下岗的同事们忙着找政府“要饭吃”的时候,刘坤洲已经痛定思痛,开始摸索自救之路。
  可做了多年“负责人”的刘坤洲真的不会卖菜。不仅不会耍秤杆子,遇到老人孩子、下岗工人,刘坤洲有时干脆就搭上点儿、送上点儿。卖菜3个月,赔了800元。接着卖猪肉膘,还是“老毛病”,一个月赔进去了1800元。后又借钱养猪,谁知,净赔2000元。做小本生意这条路断了。不到1年,刘坤洲尝尽谋生的艰辛。
  挫折连连,可刘坤洲并没有垮。1998年10月,刘坤洲偶然得知,城郊西岭村有30亩荒地闲置。从不会种地的刘坤洲和老伴租了下来,整地、打井,一茬茬大豆绿油油,一茬茬小麦焦黄黄,风调雨也顺,人勤地不懒。第二年,压在刘坤洲背上的债务终于还清了。妻子说:“你就是种地的命。”
  2000年底,刘坤洲从侄子那里了解到,种中草药比种粮食效益好得多。刘坤洲说干就干,他背上干粮、咸菜,骑上自行车,奔波近千公里,去蒙阴县、沂水县等地考察中药材的种植情况。然后又买来了《药用植物学》等10本专业书啃,同时种下了16亩丹参苗。半年后,算盘一拨,净收入2万多元。接着,他又种植了金银花、板蓝根等10余个品种。
  “工作可以下岗,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下岗。”一位军转干部就是一面转岗自救的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艰苦创业的镜子。
  正在刘坤洲出现转机时,原公司下岗的“老部下”找到他,让他领头去区政府要饭吃。刘坤洲两天两夜没有睡着觉:“共产党员不能为党、为国分忧,不能带领下岗职工致富,却给政府添麻烦,这是哪门子书记呀?”他扪心自问,“不行,我要把下岗职工组织起来,把失去的凝聚力找回来。”
  他把公司6位党员叫到药地里,苦口婆心地开导:经济转型时期,难免“阵痛”。关键是转变观念。失去了“铁饭碗”,我们要靠干劲挣一个“金饭碗”,这样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和军转干部,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他又给大家算了笔账:一亩丹参能挣2000多元。众人恍然大悟:眼前的荒土地,就是一个“金饭碗”呀!使大家群情振奋,纷纷拉住刘坤洲粗糙的手,要跟着他干。
  2001年6月20日,在下岗3年后,7名党员又聚集起来。在区贸易局的支持下,新党支部在刘坤洲的中草药基地成立。刘坤洲以全票当选为支部书记,一面党旗插在刘坤洲那间简陋的红砖房的东墙上,他带领大家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喊出了“工作可以下岗,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下岗”的口号。一起下岗的37名下岗职工也参加了中草药基地。
  一位军转干部就是一面转岗自救的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艰苦创业的镜子。刘坤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摸行情,他跑安徽亳州,下河北安国找路子。为了省几百元钱的路费,他骑上自行车,连续7、8天风餐露宿。种药需要大量土地,他带头拿出4000元和大家一起集资4万元租赁了138亩土地。为了给职工的药田育苗,他和妻子流着泪把8亩已经结棒子的玉米全部无偿砍倒。中草药成熟期长,为了保证职工有饭吃,他冒着极大风险,边从金融机构贷款,边从亲戚家借款,在药材收获之前为每个职工发300元的生活费。他们还自己焊接了一套节水喷灌设备。
  “坊子光明中草药基地”终于建成了。通过市场化运作,职工利益和企业命运紧紧拴在了一起。原来穷得叮当响、每天找政府要饭吃的下岗职工们人均分红2万多元,2002年效益更好。
  以基地为龙头,带动了1.7万户农民致富;现身说法,引导更多下岗职工和转业干部转岗自救。
  对转岗创业自救的刘坤洲,许多领导给予极高的评价,当地政府也多次进行表彰。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评价说:“刘坤洲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光荣传统,为国分忧,艰苦创业,不愧为新时期复转军人的楷模。”山东省政府2002年授予了刘坤洲“山东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
  一向默默无闻的刘坤洲知名度高了,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坤洲中草药发展有限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使刘坤洲下决心把自己的“转岗自救基地”努力建成山东的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百姓致富。如今,每天有大量农民和下岗职工来学习,刘坤洲和1.7万户农民签订了合同,提供种苗、技术服务,负责回收药材;带动社会种植面积4.6万亩,遍布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山东80多个县有他带动的农户。刘坤洲整日奔波于农民的药地,帮他们分析市场行情,无偿讲解技术。
  刘坤洲的知名度高了,每天收到复转军人的来信不下20封,不管多么繁忙,刘坤洲都会倾注着心血回信。一位吉林的军转干部遇到了和刘坤洲当初相同的情况:在部队转业后,在一家国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可企业效益不好最终破产,职工下岗,咨询该怎么办。处理完企业的事宜,夜深人静,在基地旁那间已经用了5年、简陋、低矮的砖房里,妻子轻摇蒲扇,刘坤洲伏在案上,沙沙地写着:“老周同志:说实话,你这样的困难和迷惑,我当初也有……以前,我们在部队,那是一个特殊的岗位;现在在地方,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我们应该以改革大局为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改革的需要,是不?你有困难要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给当地党委、政府。但有时候政府也有困难。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干等着。我们都是党员,又曾经是军人,我们应该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早点摸准市场行情,创出一番事业,为军增光。……作为一个人,要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不要失去方向;而作为一个军人和党员,更要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对党忠诚,为国分忧。”
  刘坤洲的企业要做大了,一些客商找上门来与他“攀亲”,共同投资建设中草药饮片厂、中草药饮料茶厂、中草药提取厂,一期工程已于7月21日奠基,3年内将形成一个年产值2.4亿元的药业集团。刘坤洲的天地更加广阔,他用自己的实践树起了复转军人的丰碑!
(附图片)
  七月二十一日,刘坤洲与下岗再就业的职工们一起研究药材特性。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