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 ——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
——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
本报记者 江夏
●生产性消费是农民消费的大头
●农资市场计划经济时代的框架还没彻底打破
  ●搞活农资市场,是启动农村生活资料市场的前提
  ●拓展农资市场关键在于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制度
  记者:开拓农村市场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了,各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商家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是农村市场启而难动的情形并未根本改变。除了大家公认的农民收入增长太慢以外,是不是与我们对农民的消费特点研究不够有关?
  陈萌山: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的确有很大区别。农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生产性的消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暂时不买电视、洗衣机,但是购买种子、化肥、农膜的支出是刚性的,逐年增长的。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非常大。以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为例,2002年全国种子市场交易额达300多亿元,据专家测算,未来几年整个种子市场容量可达800亿至1000亿元。从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消费支出来看,按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全国农户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183元,1995年达到517元,2002年提高到643元。可以看出,1995年以后,这项支出的增长速度大大放慢了,这里既有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影响,也有农资市场建设不适应的制约。
  记者:依你所见,现在的农资市场在哪些方面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
  陈萌山:长期以来,由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对其它产品的市场,我国农资市场的拓展和市场化进程比较缓慢。市场规模小而散,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售后服务不配套、假冒伪劣时有发生,整个农资市场缺乏活力的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农业进入新阶段之后,农民需要多种多样安全、高效的生产资料,需要更加周到、完善的服务。这对于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是非常重要的。总体上看,我国农资市场正处于改革、探索和完善的关键时期,计划经济时代旧的框架还没有彻底打破,一个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生机活力的农资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
  记者:你认为农资市场的改革、拓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陈萌山:首先要改变过去农资产品部门垄断、逐级批发的经营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制度和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在此基础上,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合理布局,加强对现有农资市场的整合、改造和完善,逐步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交易规范、辐射面广、信誉良好的现代化农资批发市场。
  第二,针对我国农资市场设施简陋,交易条件差的现状,增加各级财政对农资市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农资市场。
  第三,针对农村市场分散、农户普遍需求和多种需求的特点,要延伸市场供应链,积极推广农资产品连锁配送,实行集中供货,统一配送,及时满足农民的生产需要。要认真搞好市场服务,关键生产季节,市场销售人员还要进村入户,跟踪产品质量,同时搞好技术服务。
  第四,对农资产品实行严格的监管,净化货源渠道,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记者:过去人们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启动农村生活消费品市场上,就连不少专家也承认对农民的生产性消费、生产性消费对整个农村市场的拉动作用研究不够。
  陈萌山:农资市场不该被“冷落”。搞活农资市场,是启动农村生活资料市场的前提。农民扩大了对农资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了效益,增加了收入,自然会增加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中型产品的消费,从而刺激农村生活资料市场。农资市场是整个农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各方面更多的关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