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山水之间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山水之间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山水之间 陈鹤龄 背依巍巍大兴安岭、面眺茫茫松嫩平原的内蒙古扎兰屯市坐落在真山真水之间,扎兰屯'...

山水之间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山水之间
陈鹤龄
背依巍巍大兴安岭、面眺茫茫松嫩平原的内蒙古扎兰屯市坐落在真山真水之间,扎兰屯市更是拥有极富蕴涵、极富神韵、极富情致的真山真水。
  穿城而过的雅鲁河支流上,一座铁索悬空、木栏横卧的吊桥已经飘摇了将近一个世纪,它是文人墨客笔下永远也写不完的一首长诗。吊桥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举世绝无仅有,更在于它每天都面对世界倾情诉说着扎兰屯的无限风光。这座独具匠心的吊桥是沙俄帝国于1905年建造的,在当时的建设蓝图中吊桥只是一个附属设施,因为这里是沙俄帝国为王公显贵们开辟的别墅疗养区,坐落在林木葳蕤间的幢幢欧式别墅间有河道相连,往来借舟楫而行,虽处塞北林莽,犹是江南泽国。据说,沙俄帝国为寻找这样理想的地方,也是煞费一番苦心的。以旅游专家、地理专家、建筑专家等组成的大规模勘察团从莫斯科到哈尔滨沿铁路线进行筛选,最终锁定的就是扎兰屯这块风水宝地。
  196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吊桥为中心景区建设为公园。公园里四十多种、十五万多株天然古树以及不舍昼夜的悠悠碧水时时向人们诉说着旖旎和绮丽,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对扎兰屯“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浓墨重彩地大加渲染。与老舍先生同来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看到轻移的淡影、飘坠的涟漪,就把扎兰屯“错认江南四月时”了。
  吊桥横跨的是雅鲁河支流,溯雅鲁河北上四十公里便是南木鄂伦春民族乡。这支鄂伦春族猎民是17世纪中叶沙俄侵占黑龙江北岸后被迫南迁到这里的,他们和新中国同时获得新生。世代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社会环境中,愉快地放下猎枪,加入到从未涉足过的旅游行列中来,他们在雅鲁河沿岸点燃起令中外游客怦然心动的“民族风情之火”。2001年,扎兰屯市在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境内的落差四百多米、海拔一千多米、全长七千多米的河段中开辟出雅鲁河漂流项目,在每天络绎不绝、争相漂流的中外游客中你就能感受到这个漂流的魅力、诱惑力和刺激程度。聪明的鄂伦春人在漂流沿岸的绿树丛中搭起一座座极富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木刻楞”、“斜仁柱”,借此向中外游客一展狩猎民族的绰约风姿。
  如果说吊桥及雅鲁河沿岸风光是窈窕淑女般清丽与典雅的话,那么扎兰屯市西南部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柴河、浩饶山风景区则是赳赳武夫般的粗犷与豪放。火山喷发时把许多山麓切割成悬崖峭壁,因而怪石峥嵘,险峰林立。徜徉其间,认真而细致地端详这些怪石与险峰像什么或不像什么时所产生的那种美感是极具韵味的。
  柴河风景区最令我难以忘却的是镶嵌在吉尔果山之巅的一泓湖水。无论是新疆的天山天池还是吉林的长白山天池,或是坐落在山脚下,或是横挂在山腰上,而扎兰屯的这泓湖水却如一轮圆月栖息在山峰之上。如果把吉尔果山视为一顶硕大无朋的蒙古族尖顶帽子,那么这泓湖水无疑是镶在帽尖儿上的一颗光芒四射的珍珠。
  十年前,我在扎兰屯电视台。为撩开吉尔果山巅这泓湖水的神秘面纱,我率一个摄制组在当地猎民向导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攀登。在高山上跋涉、在原始森林中穿行绝不是轻松的事情。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缓慢行进,我们终于爬上山顶,一个个也都累得筋疲力尽了。因为人迹罕至,这里的植被特别完好,水线层次特别清晰。这泓湖水周围有数不清的羊肠小道儿,据说这是野兽们到这儿喝水时踩出来的。驻足遐想,如果正值午夜,又是月圆之时,天上的明月与这泓湖水形成对视之势,你怎能说清楚嫦娥和玉兔是在广寒宫中,还是在这泓湖水中呢?
  啊,美丽的扎兰屯。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