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   庞元正 辛鸣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
  庞元正 辛鸣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紧紧把握发展这个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问题的新阐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本质的新揭示
  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形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发展是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我国现在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就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以先进的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发展又是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内涵的过程,实现中国的发展,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素质;发展还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为我们解决好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发展地位的新论断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发展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新阐述,作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也遭受过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一切都离不开发展。这一论断又是基于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提出的。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阶段的新定位
  推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提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首先,这一关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定位,表明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未越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长过程,而是其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具体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长过程,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其中之一。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定位,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做到既从实际出发,又能与时俱进;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发展动力的新概括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并以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在当代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进行制度创新,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并最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只有进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力量,科技创新的成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发展主体的新阐述
  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明确什么阶级、什么阶层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并进而充分发挥发展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主体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也为祖国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发展战略的新部署
  社会发展战略是对社会发展中带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的谋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的新部署。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四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战略任务,其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意义是难以估量的。五是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发展机遇的新判断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审时度势,对我国发展机遇做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判断。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要求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迈入信息时代,实现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做出的与时俱进的新设计,既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进行了新探索。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处理好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关系。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正确处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既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化解人口压力,开发人力资源。
  发展道路的新设计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了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问题都作了深入阐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和当代中国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问题都做出了深刻的回答,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分析,对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现实做出了清醒判断。
  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新追求。我们所谋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科技革命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归结起来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发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