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人民网网'...

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人民网网友 赵天石 刘世丽
一般来说,奉献是高出市场规则的行为,是超越个人功利性的追求。奉献包括两个方面的给予,即不求报答地给予社会(集体或国家)或个人(他人)。奉献行为是不受特定社会体制与特定时代局限的美德。但是,要更好地弘扬奉献精神,却需要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载体。
  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首先要用契约关系明确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边界。契约通过对个人、集体、国家三者权利义务的详尽分配来明确各自的利益,这能为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比如,在没有契约关系的情况下,个人认为多劳就应多得,而集体则认为个人对其多做贡献是应尽的义务,这样我们就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在有契约关系的情况下,超出了契约规定的工作时间或工作指标,这超出的部分属于多劳,多劳而未多得,就是个人向集体让渡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发扬了奉献精神。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只有用契约的方式划清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边界,发扬奉献精神才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从微观方面看,是指单位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对企业来说,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表现在财产关系和管理两个方面。在财产关系方面,企业的员工在企业资产中以股权等形式清晰地拥有自己的份额,并有由规则保障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渠道,个人与单位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利益的增减与个人利益的增减息息相关,个人才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企业的兴衰荣辱,这是奉献精神产生的深厚根基。在管理方面,将“以人为本”作为宗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参与决策的渠道,其工作业绩能与自己的收入、奖惩、升迁相挂钩。尽力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为其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有利条件,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才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从宏观方面看,主要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方面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表现为承认全社会利益至上,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协调和共同富裕的集体主义特征。这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就显得极为重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的团结、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参加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其在初始财富的分配上,在所处的区域和位置上,在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上都是不同的。市场机制可能会放大由此而来的差异。如果为了所谓的“效率”而听之任之,社会运行就会出现巨大的离心倾向,从而瓦解集体主义存在的基础。因此,政府必须用其“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使整个社会在团结、稳定、和谐中运行和发展。只有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更好地协调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为弘扬奉献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