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建功世界屋脊的共和国上校——记西藏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建功世界屋脊的共和国上校——记西藏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 第4版(要闻) 专栏:   建功世界屋脊的共和国上校 ——记西藏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 新'...

建功世界屋脊的共和国上校——记西藏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

第4版(要闻)
专栏:

  建功世界屋脊的共和国上校
——记西藏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
新华社记者 蔡晖 范青 本报记者 苏银成
西藏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上校,26年的军旅生涯都是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藏北阿里高原度过的。他先后5次放弃到山下工作的机会,用热血和忠诚书写了爱国戍边的动人篇章;在一次次复杂的边境巡逻执勤中,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同藏族同胞共谋经济发展之策,为振兴高原经济做出了贡献。
  奉献——在生命的“禁区”
  阿里高原山脉纵横,雪峰林立,因山脉主峰超过海拔6500米而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不少地方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杨明春1976年入伍后就一直在这里守卫边关。1995年他当上札达县人武部政委后,更是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祖国边防事业。他先后43次带领官兵到一线巡逻,辖区内500多公里边防线上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札达县位于祖国最西端,有大小涉外通道38处,固边守防的任务十分繁重。杨明春一上任,就一头扎到边防一线,带领官兵风餐露宿40多天,趟过了十几道冰河,翻过了一座座雪山达坂,摸清了边防地区的情况,收集整理了防区兵要地志和有关数据,从而取得了工作的主动权。
  2000年7月,杨明春和人武部副部长大戈尔玛在达巴边防连检查工作时,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一名人武部领导带队到一线巡逻。大戈尔玛争着要去,杨明春却说:“这是上级临时赋予的巡逻任务,情况复杂,还是我去。”杨明春骑着从老乡家临时借来的一匹烈马,走出没多远,马猛地尥个蹶子,将他摔了下来。干部战士争着要和政委换马,可杨明春坚决地说:“这烈马欺生,能把我摔下来,照样也能把你们摔下来。”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官兵们终于到达了点位。
  巡逻执勤中,杨明春总是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安全让给战士们。有一次,杨明春同达巴边防连的8名官兵一起巡逻。在翻越一座海拔5700多米的冰达坂时,突然袭来的狂风将战士艾仕军的皮帽子刮走,走在最前面的杨明春也险些掉入峡谷。杨明春招呼大伙儿跟上,顺手将自己的皮帽子戴在小艾的头上。返回驻地后,杨明春高烧39摄氏度,两只冻僵的耳朵溃烂流脓,官兵伤心得掉下了眼泪。
  长期在高原守防,杨明春得过肺水肿,患有高血压、心室肥大、胃粘膜溃疡、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但他一干起工作,就把身上的病痛抛到一边。他先后10多次放弃下山疗养的机会,把心全操在了祖国的边防建设上。官兵们的亲人生病,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请假,而他的妻子4次住院做手术,父母多次病危住院,他连一次都没有回去。
  创业——在艰苦奋进中
  20世纪60年代,驻守札达的边防官兵,曾经试种成功萝卜、白菜、土豆、韭菜和多种粮食作物。杨明春上任后,发誓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辉煌。他对人武部官兵说,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先辈们能够扎根边防,创造出骄人的业绩,我们当代军人没有理由不去突破和创新。于是,人武部同6家农业科研部门建立了联系,电话请教、录音辅导、录像示范、远程空中教学等手段都用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人武部的蔬菜种植实现了规模化、基地化、高效益化,品种从过去的4种扩展到11种,不仅实现了蔬菜副食完全自给,而且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蔬菜供应当地市场。
  人武部蔬菜种植上的突破,拓展了杨明春建功高原的视野。一些边远连队在他的指导下,也结束了不能种植蔬菜的历史。
  1998年,杨明春和人武部的官兵连续苦战,在高寒缺氧的藏北阿里成功建起了有13种抗风耐寒的花草、树木苗圃,数代戍边官兵期盼已久的绿树掩映、花红争艳的“高原梦”,终于变成了现实。人类抗衡和驾驭自然的史册上,将铭记杨明春和他的战友们的开拓性贡献。
  在任札达县人武部政委8年多的时间里,杨明春用农副业生产的收益,购买了电脑,开办了阿里高原第一个军营“微机培训班”,从地区请来专家对人武部官兵和边防官兵进行培训。他鼓励官兵着眼履行卫国戍边使命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外语和藏民族语言,有30多名人武部战士和边防战士退伍回乡后被地方破格录用。
  幸福——在人民欢笑时
  身为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杨明春不仅全身心地抓好边防建设,还满腔热忱地为繁荣边疆经济献计出力。
  离札达县城不远处的古格王朝遗址,是藏民族历史久远的古建筑群落之一,可一直没有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杨明春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建议,获得了批准。
  工程开工后,杨明春带领官兵和民兵苦干了几个月,修通了从县城到古格王朝遗址的20公里道路。随后他又帮助新成立的旅游部门设置旅游路标,绘制旅游地图和对外宣传画册,培训导游,使札达很快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目前,旅游收入已经成为促进札达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札达藏区一直沿袭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撒种生产方式,一亩青稞只能收获三四十公斤。杨明春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走访,动员藏族群众采用地膜种植技术。可是,磨破嘴皮却没有一家感兴趣的。杨明春没有气馁,他组织官兵采用地膜覆盖的办法,在人武部的菜地里试种了半亩青稞。当试验田的青稞丰收的那一刻,乡亲们接受了青稞地膜种植技术。
  流经札达县境内的象泉河,水量充沛且落差较大,水电开发前景广阔。杨明春和县上主要领导先后4次联名向自治区人大提案,要求开发水电资源,并最终获得立项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奋战,札达县历史上的第一座水电站于2002年10月建成发电。
  近3年来,杨明春提出的修建象泉河引水工程,兴建达巴畜牧产业园区、兴建城区休闲广场、组建牧区文艺演出队等25项建议和议案,都被县委和县政府采纳,一些项目已得到实施,对改善当地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杨明春在札达县工作的每一天,都时刻惦记着藏族同胞的冷暖。一天,他去边防连检查工作路过达巴乡二村,听说有位叫普布顿珠的孤寡老人生活十分困难,便停车前去看望。他给老人买来面粉、酥油、大米和油盐酱醋,又将自己的棉衣、棉裤留下。望着眼前的金珠玛米,老人不停地问,“你是谁啊?是从哪里来的?”杨明春说:“我是您儿子,是共产党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