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由白求恩的生活津贴想到的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由白求恩的生活津贴想到的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由白求恩的生活津贴想到的 张保振 最近,在华北烈士陵园白求恩的展室听到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党'...

由白求恩的生活津贴想到的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由白求恩的生活津贴想到的
张保振
最近,在华北烈士陵园白求恩的展室听到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党中央、毛主席指示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给白求恩100元的生活津贴。这100元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抗日战争年代,却是“天价”。当时我军战士每天的生活津贴仅5分钱,一个月也就是1.5元;司令员一个月的生活津贴也才5元钱。可见这100元钱的分量。
  由此,想到重视人才的问题。
  国之兴衰,关键在人。对人才的态度,实质上是对党的事业的态度。一个有责任感、事业心的领导者,应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心系之、情聚之、利倾之、礼遇之。就如同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对待白求恩那样,对他的关心不仅是温暖话语,更是具体行动,连每月给多少生活津贴都提出明确要求。
  对人才的重视,思想认识很重要,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同样重要。要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就应该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利益总是具体的。这种具体的利益就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即便是像白求恩这样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不是为追求物质利益而来的———当时物质十分匮乏,有时甚至还需要靠白求恩募捐。但作为领导者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只讲“原则”不讲“具体”,只讲“思想”不讲“利益”。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个观点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人们为理想而奋斗,总是和实现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如何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转化为实在的东西,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我们不妨学习给白求恩高生活津贴的做法,通过利益导向,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一位中国古代哲学家说,“礼以顺人心为本。”通过创造环境,精神激励,使人才心情舒畅,全身心报效祖国很重要。同时,要付之以“利”:按党的十六大精神,改革分配制度,适当提高待遇,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与分配的原则,把人才的创新能力及其贡献作为分配的根据和尺度,使他们得到与其贡献相适应的合法合理的报酬。还要授之以“力”:对人才给以时间,给以机会,使其不断“充电”,使知识特别是最新的科学技术这个“力量”伴随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充分发展。
  对人才的重视,关键的是行动。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宣言。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等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可谓是新中国之最,这一举措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最有力证明。回想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发给白求恩高生活补贴这件事,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共产党人具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鼓励和支持各种人才脱颖而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这样,越来越多的英才就会汇集到我们的事业中来,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伟业就大有希望,大有前途。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