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一个见义勇为工作者的心声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个见义勇为工作者的心声 第14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倡导见义勇为 振奋民族精神 一个见义勇为工作者的心声 刘晏芳   由于非典的原因,中华见义勇为基'...

一个见义勇为工作者的心声

第14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倡导见义勇为 振奋民族精神

一个见义勇为工作者的心声
刘晏芳
  由于非典的原因,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策划的一系列10周年纪念活动在形式上做了大幅度的调整。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取消,代之以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回顾、总结与思考。我作为亲历基金会10年历程的老资格工作人员,面对6月29日这个基金会成立的日子,心潮起伏难平。
  回顾过去,充满感动。10年光阴,沧海一粟,可是留给我的感动让我终生感动。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一个个质朴得说不出一句豪言壮语的人,面对凶残的歹徒,面对危及他人的灾难,挺身而出,洒血捐躯,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壮烈!而当你把奖励金送到如山的汉子手中时,他腼腆得像个小女孩;当你把抚恤金送到烈士家中时,他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不给政府添麻烦。试问有谁能面对此情此景不流泪?这些溢满心头的感动涤荡我心中的不洁之处,净化我的灵魂,使我终生受益。
  总结历史,诸多体会。坐下来翻翻档案,体会很多。第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须臾不可离开的靠山。10年来,中央及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领导对基金会具体工作的批示有百余件。这是基金会10年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敬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是基金会工作的出发点。手中没有行政权力,上下也没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靠的是宣传、动员与协商,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为见义勇为者办实事的古道热肠去做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甚至是各级领导的工作,把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优势和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第三,诚信为本,取信于社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是一个机构的名称。也可以说类似一个商标、一个品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10年来不断自我完善,用制度、用民主监督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辛勤的工作,良好的形象换来了社会对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首肯和认同。
  思考未来,事业永恒。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为之奋斗的宗旨和任务没有阶段性和随意性。振兴民族精神需要弘扬见义勇为优良传统;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需要见义勇为的英雄做一块基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见义勇为的人格与素养。正义与道义永远是中华民族做人的准则。时代需要见义勇为精神,民族需要见义勇为英雄,为见义勇为者办实事,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永远是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求的目标。
  如此这般,怎能懈怠啊!惟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这块牌子,喜悦和享受来源于追求与奋斗。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