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受命于危难之时——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医院副院长杨志平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受命于危难之时——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医院副院长杨志平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系列报道 受命于危难之时 ——记内'...

受命于危难之时——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医院副院长杨志平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系列报道

受命于危难之时
——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医院副院长杨志平
  一个共产党员的事迹正在河套平原上广为传颂。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医院副院长兼盟SARS急救治疗中心主任杨志平。
  2003年4月11日,内蒙古巴盟临河市发现非典病例。按照全盟防治非典工作紧急会议要求,临河市医院当日成立了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时任临河市医院副院长的杨志平主动请缨担任第一批临床治疗组组长,迅速同党委班子成员分析形势,果断决策:把非典病区与主病区隔离,将一排停用多时准备翻修的旧病房划定为非典病区。决策形成后,他立即组织协调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后勤、药品器械等部门紧急行动,仅用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组建任务。
  巴盟SARS疫情不断蔓延,杨志平临危受命,被破格提拔为巴盟医院副院长兼盟SARS急救治疗中心主任。
  走马上任后,摆在杨志平面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筹建SARS急救治疗中心。中心的地址选定在一个监狱的办公楼群。人员是空白,设备是空白,一切都需要从零做起。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退缩,勇敢地迎了上去。对每一病区、每一间病房进行查验,从隔离区到病区内的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和清洁区之间位置划分,设施改造,上、下水及通风等方面仔细地检查,经常工作到凌晨。新组建的SARS急救治疗中心,面对来自全区各地的工作人员,需要协调、沟通,化解矛盾,解决困难。杨志平动脑筋、想办法,夜不能寐,他一边忙碌搞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搞建章立制工作。很快,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等开始运作、实施。
  非典型肺炎在广东流行之初,杨志平就对病情非常关注,并掌握了一定救治知识。接收病人以来,他凭着过硬的内科专业技术基础,创造性地借鉴先进地区的治疗经验,将目前先进的人文管理理论引进“中心”并付诸行动,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救治、管理办法。污染垃圾的焚烧和污水的排放及消毒隔离措施,一直是非典治疗工作的难题。杨志平多次深入到焚烧、排污和病房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使之成为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在杨志平为代表的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由于各项工作科学合理、措施有力,巴盟地区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战果。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等地的专家组在视察了巴盟SARS救治中心的非典治疗工作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