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德意龃龉根子何在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德意龃龉根子何在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德意龃龉根子何在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欧盟内的伙伴最近发生了一场争吵。不仅'...

德意龃龉根子何在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德意龃龉根子何在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欧盟内的伙伴最近发生了一场争吵。不仅两国的总理都卷了进去,而且使施罗德总理取消了他预定在意大利的夏季休假,还导致意大利一位副部长辞职。
  事情起源于7月2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会议。作为今年下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意大利的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会议上向议员们报告了意大利在其主席任内的施政纲领。在随后的辩论中,来自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副主席马丁·舒尔茨批评贝卢斯科尼在一系列的欧盟内政和法律问题上扮演刹车角色。贝卢斯科尼在随后的答辩中回击道,这是丑化意大利。他说了一句深深刺痛了德国的话。他说,意大利正在拍摄一部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电影,舒尔茨很适合扮演一个集中营囚犯中的帮凶看守的角色。这句话犯了一个当今欧洲的大忌,即把当代德国与纳粹相提并论。
  贝卢斯科尼的话不仅当时就遭到欧洲议会议员们的反驳,而且迅即形成外交风波。德意两国的政府都召见了对方的大使。德国指责贝卢斯科尼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意大利则指责舒尔茨“严重侮辱了”意大利总理。7月4日,两国总理通了电话,贝卢斯科尼“表示遗憾”。但7月5日,贝卢斯科尼却在罗马表示,这是一次“解释”,不是道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3日,意大利负责旅游事务的副部长斯特凡尼在“北方联盟”的党刊上就舒尔茨事件发表题为《德国人,我们了解他们》的文章,抨击德国人是满脑子“超级民族主义傲慢”的“老派黄头发人”,一有机会就要显示“他们是优等生”,云云。这篇为贝卢斯科尼助威的文章遭到德国的谴责。施罗德总理7月9日通过政府发言人宣布,他将留在汉诺威家中度假。斯特凡尼在来自德国和本国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于7月11日宣布辞职。
  欧洲每到夏休之际,政坛沉寂,新闻界和政界常常找些无足轻重的题目大做文章,被称为“夏天的闹剧”。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这场风波带有这方面的色彩,但又不完全是。如果回顾一下意大利贝卢斯科尼政府就任以来欧洲的反应,人们不难看出,这场风波既包含着欧洲政坛左右两翼的斗争,又暗含着德国乃至欧洲对贝卢斯科尼本人及其政府的某种疑虑和不信任,当然也带着两个民族之间在民族性格方面的根深蒂固的成见。
  从左右两翼斗争来观察,出身贫寒、凭个人奋斗而登上政坛顶峰、而且从年轻时就投身社会民主党事业的施罗德,与出身于银行职员家庭、23岁就当上一家建筑公司经理、又是意大利当今亿万富翁的贝卢斯科尼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不难理解的。当欧盟的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90年代末纷纷取得执政地位、舆论界甚至认为欧洲“向左转”之际,贝卢斯科尼的崛起,以及他把一切左派都称为“共产党”的做法,当然不受欧洲左翼力量的喜欢。更为重要的是,以亿万富翁的身份竞选国家最高公职而且成功地两次担任总理,在欧洲迄今无先例。
  贝卢斯科尼上台以来,欧洲舆论不断发出这样一位政府首脑如何界定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疑问。贝卢斯科尼庞大的传媒王国也使欧洲舆论怀疑他操纵舆论、钳制新闻自由。在欧洲舆论界,不少人把贝卢斯科尼政府称为“意大利式的畸形”。而贝卢斯科尼则认为,这是一场全欧性的对他“诽谤”和“妖魔化”的攻势。在意大利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时,欧盟舆论对贝卢斯科尼能否推动欧洲宪法的谈判进程,加快尤其是司法领域的合作心存疑虑。欧洲的左翼甚至考虑不在罗马举行关于欧洲宪法条约的签字仪式。因此,从斯特拉斯堡发源的这场德意之间的风波,是早有根源可寻的。
  但是,另一方面,贝卢斯科尼政府是意大利选民的选择,尽管欧洲左翼和舆论界不喜欢,毕竟要同它合作,尊重意大利选民。几年前,当奥地利的新右翼人物海德尔为首的自由党参加政府之后,欧盟曾发动了对奥地利政府的集体制裁,把海德尔个人和奥地利联合政府划了等号。而事实证明,这个举动失之于莽撞。欧盟各国政府的多样性、政治体制的不完全相同,不应该成为欧盟共同事业的障碍。正如《法兰克福汇报》的社论所说,欧洲统一进程诞生于必须容忍区别乃至对立的思想,在这方面的办法之一,就是对于可以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事情确定共同的尺度。如果从党派之争出发,只会削弱欧洲。
  在斯特凡尼辞职之后,风波渐平。施罗德宣布,明年他将前往意大利度假。但是,这场风波给德、意两国留下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欧洲统一的进程需要欧盟成员国拿出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和平相处和合作的精神。
  (本报柏林7月14日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