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1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刘树成   主要观点 经济周期上升'...

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刘树成
  主要观点 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回升期,兼具其前面低速期和后面超速期的双重特征。如果只看到现象的一个方面,就会认为是“过热”;只看到另一个方面,就会认为“尚未过热”。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其政策含义就是,对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必须倍加珍惜,通过完善宏观调控,使上升阶段得以延长,使良好势头得以巩固和持久。2004年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仍定为7%左右,这是一个导向性的、留有余地的预期目标,它建立在对新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
  正确判断和把握经济走势,是正确实施与完善宏观调控的前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个正确的、十分重要的判断,有助于我们正确实施与完善宏观调控。
  什么是经济周期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使用“经济周期”的概念来分析和判断经济运行态势。那么,什么是经济周期?每个周期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呈现的一起一落、扩张与收缩不断交替的波浪式运动过程。经济周期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现象,不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也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独具的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它是“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这种过程,“我们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幼年时期也不可能出现。”商品经济中卖与买即供与求的脱节,只包含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形成和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物质性因素和条件就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固定资产投资与大工业生产所具有的、在较短时间内的急剧膨胀力与收缩力。这种膨胀力与收缩力在以农业、畜牧业、工场手工业为主的社会中是不具备的。在我国,从1953年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工业化建设,也就开始了“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
  我国的经济周期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前,其突出特点是大起大落,且表现为古典型周期。古典型周期是指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国民经济产出总量绝对下降,即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如果国民经济产出总量并不绝对下降,而是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则为增长型周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为波动幅度减缓,并由古典型转变为增长型。但是,每个周期的上升阶段都历时很短,则是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周期共有的特点。
  一个经济周期包括上升与下降两个阶段。在一个典型的增长型周期中,上升阶段又可分为经济增长率的回升期和超速期,下降阶段又可分为经济增长率的回落期和低速期。从我国1989年—2003年的情况看(见表),1989年、1990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1%和3.8%,这是一个低速期;1991年上升为9.2%,是一个回升期;1992年迅速上升到14.2%的高峰,是一个超速期;1993年—1997年,经济增长率每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属于回落期。1998年—2002年,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世界主要国家同步陷入衰退的影响以及克服国内需求不足,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增长保持了平均7.6%的速度。这与我国历史上以往的低速期相比,或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同期相比,均表现为较快增长;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一速度还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这几年成为一个特殊的位势较高的“低速期”。2003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增长率回升到9.9%;第二季度受非典影响,为6.7%;第三季度又很快回升到9.1%;全年预计为8.5%。这就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具体说是进入了上升阶段的回升期。
  对经济周期不能做机械的理解。纵观国内外的历史情况,没有两个经济周期是完全相同的。但各个经济周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又各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就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回升期来说,其一般性总体特征是:经济增长率由低转高,开始回升;社会投资开始加速;物价总水平开始由降转升。具体地说,回升期兼具其前面低速期和后面超速期的双重特征。如在投资方面,一些带头行业的投资增长会大大加速,呈现超速期的“过热”特征;而另一些行业的投资则可能还处于低水平,甚至负增长,呈现低速期的“偏冷”特征。在物价方面,一些商品的价格上升得很快,而另一些商品的价格还处于低位,甚至继续下降。就我国2003年的情况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3%,而一些带头行业如钢材、汽车、电解铝、水泥、纺织等,它们的投资增长已超过100%,这样必定会有一些行业的投资仍处于停滞之中。同时,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而有些商品的价格仍处于下降之中。这就是说,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回升期,在不同行业的投资和不同商品的价格方面,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有升有降、有快有慢、有热有冷的不同表现。如果只看到现象的一个方面,就会认为是“过热”;只看到另一个方面,就会认为“尚未过热”。只有从回升期的双重特征出发,才能把握当前经济走势的特点。而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超速期或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它们的特征较为清晰。
  怎样完善宏观调控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看,上升阶段往往过短,只有一二年时间,由回升期很快就冲向超速期,紧接着就转折为下降阶段,大起之后就是大落。历史的经验必须汲取。同时,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每隔几年才能出现一次上升阶段。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一判断在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含义就是,对经济增长的这一良好势头必须倍加珍惜,通过完善宏观调控,使上升阶段得以延长,使良好势头得以巩固和持久。
  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形势良好时,要防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倾向。总结我国经济以往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其思想根源就是急于求成。大起大落的要害在于大起。大起中过度消耗了物力财力人力,打破了经济运行中各种正常的比例关系,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部门间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等,必然难以为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宏观调控的基本着眼点确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确保国民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较快地航行,不出现大的颠簸,这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在操作上要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动特点。从经济周期回升期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宏观调控中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既要针对局部过热苗头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又要区别情况,避免“一刀切”;既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又要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好和发挥好;既要继续克服前几年的通货紧缩趋势,又要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再起。总之,既要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又要防止速度过快导致大起大落。
  在调控手段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基础,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应加强和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投资信息、商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的预警和导向作用。在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上,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行业在技术、质量、能耗、物耗、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标准,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趁市场回升之际而泛滥。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对长期建设国债的使用结构要加大调整力度,向农业和农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社会事业倾斜。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要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信贷结构,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在制止盲目兴办开发区和滥用耕地方面,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并依法查处。
  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担负宏观调控职能的部门要通过自身的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水平的提高。比如,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体系的内控机制,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等,从而有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为什么定7%的预期目标
  既然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且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已达8%,2003年预计达8.5%,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04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目标仍为7%左右?
  首先,这是一个导向性的、留有余地的预期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府职能也正在转变之中,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和攀比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仍然存在。2004年确定这样的预期目标,是为了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防止片面追求高速度和盲目攀比、层层加码的现象。同时,引导各方面把主要力量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以推进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适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其次,正确评估新的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目前,住房、汽车等数十万元的“重型”消费形成一个需求热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从较长时期看,可以说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新的经济增长期。但这一过程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重型”消费所形成的购买热潮,是一种新的以高收入群体为主的消费,而且是经过一定时期购买力积蓄的结果,它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那种有广泛购买力、排浪式的千元级“轻型”消费。特别是对于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尚难形成对这些“重型”消费接续不断的购买需求。因此,要特别关注市场需求面的动态变化。如果让一些“热点”产品的生产能力随意地过快增长,一旦市场需求发生阶段性变化,其相对过剩便会马上凸现出来。适当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防止生产能力过剩而带来新的失业下岗增加、企业陷于困境、银行呆坏账增多等问题。
  第三,目前经济运行中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方面已出现明显的瓶颈制约。今年,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现象比较明显,高能耗、高资源消耗、污染环境的粗放经营状况比较严重。一些地区已拉闸限电,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交通运输也开始紧张。适当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缓解供给面的瓶颈制约。
  第四,防止货币信贷投放过快。今年的货币信贷投放已经偏快。在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一些高速发展的行业过分依赖银行资金,无疑会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系统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旦金融系统出现风险,将会波及整个经济生活,波及社会政治稳定。在经济周期的回升期,货币信贷的“水龙头”要有扩有控、有松有紧地把握好。适当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经济波动主要指标 (单位:%)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
  增长率增长率   上涨率
  19894.1 -7.2 18.0
  19903.8 2.4 3.1
  19919.2 23.93.4
  199214.2 44.46.4
  199313.5 61.814.7
  199412.6 30.424.1
  199510.5 17.517.1
  19969.6 14.88.3
  19978.8 8.8 2.8
  19987.8 13.9-0.8
  19997.1 5.1 -1.4
  20008.0 10.30.4
  20017.3 13.00.7
  20028.0 16.9-0.8
  20038.5 23.01.0
  资料来源:1989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3年为预计数。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