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数字地球”应该共建共享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数字地球”应该共建共享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数字地球”应该共建共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述彭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

“数字地球”应该共建共享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数字地球”应该共建共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述彭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地球”国际研讨会,发表了“北京宣言”。接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数字地球”的本土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大约近100个城市推出了“数字城市”计划,约占全国大中城市的1/6。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还有数字“中关村”、“数字王府井”等小区计划,包括“数字化园区”和“数码大厦”。全国“数字省区”已超过16个,约占省市自治区的半数。还有为综合治理与管理服务的大河流域的“数字长江”、“数字黄河”、“数字海河”也提到日程上来了。它们都在为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数字中国”承上启下,在“数字地球”本土化的基础上,致力于与国际接轨的中间环节,全国按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的DEM数据库,已于1999年公开发行。风云气象卫星支持下的气象数据库,正在按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国际交换,1∶50万的地质图数据库在自主开发的MAP/GIS软件系统支持下完成。用中巴资源卫星等遥感数据不断更新的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数据库,地震数据库,草场资源、土壤数据库,均已交付使用。科技部正组织技术力量,谋求进一步研制科学数据共享的公用平台、研究方法、标准等有关问题。
  中国成功地发射了气象、海洋和资源系列对地观测卫星,结合亚太地区的通讯卫星和定位卫星,为全球变化研究和全球制图计划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国际科技合作正在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以卫星遥感估产为例,我们不仅满足了本国农业决策部门的需要,由粮食作物推广到经济作物,构成了卫星、地面采样与时空分析的技术系统,同时也服务于国际贸易,与美国、欧盟开展合作。再以大气质量监测为例,完善了国际通用模型,因地制宜地改进了下垫面校正参数、检验方法,已推广应用了全国200多个城市,对北京周边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监测和预警。
  对青藏高原臭氧槽的作用,南方涛动、厄尔尼诺对中国水涝的影响,西风带对沙尘暴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碳素循环与CO2的排放与扩散,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容量的评估……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合CEO、IGBP、地热、地球化学制图、大洋深钻等计划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数字鸿沟”在扩大,而不是在缩小。拥有信息的国家和地区将更加富有,失去信息机遇的将更加贫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愿望和需求十分迫切,对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有更深切的体会。“地球村”在继续变小,因特网的新一代又即将问世。我们呼吁要呵护地球,“数字地球”应该共建共享,为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