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诸城职教:百分之百就业率的背后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诸城职教:百分之百就业率的背后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山东诸城作为一个县级市,有七所规模较大的技校、职业学校和中专。三年来这七所学校'...

诸城职教:百分之百就业率的背后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山东诸城作为一个县级市,有七所规模较大的技校、职业学校和中专。三年来这七所学校一直保持着全员就业的纪录。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请看——
诸城职教:百分之百就业率的背后
本报记者 何勇
  一个县级市有7所规模较大的技校、职业学校和中专,年均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而从2001年开始,这7所学校一直保持着100%的就业率!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山东省诸城市。奇迹的出现得益于当地快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连年增长,但更源于一种能有效对接就业市场的教育方式——
  “订单教育”——面向市场对口办学
  诸城的就业大门并不是向每个人都敞开的。据当地教育局统计,2002年,从外地毕业回乡就业的诸城学籍的中专生有近70%未能及时就业,而同年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则100%就地就业。其中诸城劳动技校更是创下连续10年就业率100%的纪录。生产农业机械的北汽福田公司副总经理顾秀海道出个中原委:“有些学校刚毕业的大中专生和我们用人要求差距较大,进厂后要长期培训;而诸城这几所职校的学生进厂后,马上就可‘上手’独当一面。”
  不但能找到工作,而且还能很快“上手”,秘诀何在?遍访7所学校,记者找到了答案,是“按需生产,以销定产”,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和市场需求对接的办学理念使然。在劳动技校办公室,记者看到厚厚一摞“委托培养协议书”,仅今年签定的各工种的人数就足有1500人之多。最大的一笔是5月10
  日刚和桑莎制衣有限公司签订的培养“纺织、织造”专业的220人的协议书。技校校长郑建指着协议书说,这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前,我们都要去市场、企业调研,根据企业需求信息来制定招生计划,然后再把计划反馈给企业,一方面企业可和我们签订协议,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学校教育和市场的互动。省级重点学校诸城职工中等学校校长刘新建则提出了“面向市场、对口办学”的理念;作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的潍坊经济学校隶属于市经贸局,他们始终根据经贸局掌握的企业生产信息,随时和企业保持联系,并据此制定招生、培养计划。
  围绕市场办学,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已成为诸城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潍坊经济学校1998年工艺美术科招生最多时曾达200人,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如今只招20人;机电专业1996年只招100人,随着1998年前后北汽福田的崛起,人数猛涨到500人。
  “预分配”与“招回制”——职校学生更“职业”
  市经贸局局长高崇臻介绍,1993年,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后,诸城经济发展迅猛。至今已形成食品、机械加工、服装纺织三大支柱产业。有趣的是,诸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与此配套:以机械加工、车、钳、焊接、热处理、服装、纺织等专业为主。坐落在昌城镇的得利斯集团为满足日益扩大的用工需求,早在10余年前即成立了得利斯中专,专门培养食品人才,并为所在镇的泸河集团(轮胎)培养化工人才。
  由于培养目标是企业中等技术工人,学校在教育中加大实践力度,强化操作技能。三年学制,前两年一边学基础理论,一边进行教学实践;第三年则到协议企业实习一年,当地称之为“预分配”。如果双方满意,则学生正式留在厂方;如不满意,则由学校招回,或重新分配,或进行“回炉”再培训。这时,学校可对签订的协议书进行微调。对已就业的毕业生,倘若所在企业不理想,学校可“招回”学生,进行二次分配。
  产销辩证法——阵痛后的选择
  诸城职业教育的“订单教育”方式获得巨大成功,然而这种成功却是阵痛后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市场逼出来的:在教育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城中等职业教育也曾面临极大困难。
  潍坊经济学校是其典型代表。1997年,大中专生分配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由统包统分改为双向选择。转户口早已失去吸引力,学生又不包分配,和全国其他中专一样,潍坊经济学校顿时跌入低谷:招生难,就业难,学生流失严重。校长柳金东认识到:专业没有针对性,人才培养就无法有效衔接市场,又失去了“统包统分”这根救命草,“产品”滞销是必然的。看着蓬勃发展的诸城企业,学校认识到,技术工人才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学校提出了“理论淡化,技能强化”,办学体制、方式、人才培养方式完全服务市场需要的办学思路。从旧体制下的以产定销到目前的以销促产,从培养中低“白领”到生产“蓝领工人”,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经济学校终于重新找到位置。
  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在诸城农村,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是当地人所说的“38·60”部队,即已婚女性和老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得到合理转移。据统计,诸城市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5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企业年新增用工量不低于1万人。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0万人,占适龄人口的40%。
  然而,农民和技术工人毕竟有很大差距。北汽福田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从农村直接招来的农民,无论文化还是技术和我们的要求差距都比较大。”针对这种状况,诸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10多年已培养5万余名技术工人,社会培训达到10万人次,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使农村中考、高考落榜生能接受教育,还顺利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诸城市委副书记李宁说,从诸城的实践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有效途径和载体,职业教育就是重要载体之一。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城镇和非农产业培养专业技术和产业工人的历史使命,“订单教育”则使这个载体更加有效,使这项使命能更顺利完成。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